鸡排哥还能火多久?

鸡排哥的热度,在刚刚结束的这个小长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南来北往的游客们太拼了。
为了吃上这口现炸鸡排、听到鸡排哥的即兴脱口秀,他们平均要排队等待两三个小时。
鸡排哥一人难挡,于是带着妻子 " 鸡排嫂 "、母亲 " 鸡排奶奶 "、妹妹 " 鸡排妹 " 和 " 鸡排舅 " 等家属齐上阵,组成了庞大的鸡排家族。
国庆放了八天假,他们就整整上了八天工。
每天清晨六点多,就要开始准备新鲜的食材,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一两点,甚至两三点才能休息,整个鸡排家族都累得不想说话。
即便如此,鸡排哥也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天气太热,鸡排太多,他累到没空讲话,更没空提供情绪价值,有人看了很失望。
后来鸡排哥出面致歉。
他说,天气这么热,还让大家等这么久,他感到很不好意思。
他还说,假期结束后会休息一天,以便用更饱满的精神继续为大家服务。
有人夸他是一股清流,因为很多网红有了流量就开始飘,但鸡排哥还能坚持初心、保持清醒,关心为他而来的每个人,十分难得。
但这有点奇怪。
因为鸡排哥没有道歉的义务。
他对排队的人表达歉意,原本只是一种自发的关怀,如今似乎被审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 " 义务 ",一种他必须要完成的 " 表演 "。
在流量和关注的刺激下,鸡排哥和慕名而来的游客间的关系,悄无声息地变质了。
原本,游客们为了吃鸡排而来,顺带听鸡排哥爆出几句金句,就觉得物超所值。
现在,主次关系仿佛颠倒了。
听金句爆梗才是真,满足情绪价值才是主,吃鸡排成了可有可无的助兴节目。
鸡排明明还是那个鸡排,炸鸡排的人也还是那个人,只是游客的期待不知不觉就变了。
人们对情绪价值的渴望,超越了产品本身。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如今,情绪价值很昂贵。
昂贵在,很多人愿意为此付很多钱,花很多时间,就为了一份情感上的满足。
同时,它却也很廉价。
廉价在,人们恨不得自己购买的每一件产品都被附赠情绪价值,哪怕只是一块鸡排。
相似的故事里,鸡排哥不是第一个。
去年年底,湖南怀化的理发师晓华,因为价格便宜、十几年不涨价、听得懂人话,被广为追捧过,有人做高铁专程去剪头发。
最火的时候,她的理发店外挤满了人,一度导致道路拥堵。为了疏导客流,当地增设了 20 多个特色小吃摊位和非遗摊位,为游客服务。
当时的新闻提到,"2024 年 11 月 2 日到 21 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晓华理发店人流量累计超 30 万人次,拉动周边现场消费超 3000 万元,对整个怀化市的消费贡献达到 1.8 亿元。"
更早之前,在南京的一家小饮品店,一位老太太买的手冲咖啡,也让人趋之若鹜。
老太太没有什么独家秘方。
她只是当场剪开三袋雀巢牌的速溶咖啡,倒入奶茶杯,加入热水,进行搅拌。
售价 10 元一杯,引无数年轻人争相打卡,就为了这种现冲现喝的氛围感。
显而易见,这类狂热的追捧,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炸的鸡排多么好吃、冲的咖啡多么好喝,更因为他们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情绪价值。
换句话说,人们消费的不再是产品本身,而是被包装的 " 情感商品 "。
现在这个时代,人们生活压力太大了,挤压的负面情绪需要出口,于是能够提情感慰藉的 " 鸡排哥 " 们,就成了寄托现实情感的代餐。
因而越来越多普通人,被迫成为了他人情感价值的源头,被迫付出产品以外的期待。
只可惜,这种情感共鸣,总是那么短暂,又那么容易被其他热点转移。
如今想去南京喝一杯老太手冲咖啡,随时就能喝上,不用排队,也不用代购。
晓华理发店门口,也没有了爆火时的人潮。这个国庆节,晓华老师睡了个好觉。
那些爆火一时的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也逐渐失去了名字,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
大众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不会持续太久。当最初的关注峰值过去,热度下降是自然规律。
更何况,人的阈值是会不断升高的。
当他获得过什么之后,下一次一定需要更新鲜更有趣的东西,才能带来同等的刺激。
现在这么多普通人,因为真诚因为朴实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突然爆火,然后某一天又突然被抛下了,并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什么。
而是因为他们依旧做着相同的事情:冲咖啡、剪头发,带来的刺激不够了。
所以观众们转而把视线投向下一个、下下一个能够带来别的情绪的人,再次去复制一次追捧的仪式,以便能汲取更多的情绪。
如果想要持续保持热度,最直观的办法就是不断整活,不断提供新的刺激。
也就是不断压榨自己。
过去很多网红在这样的过程中,被异化成了满足公共情感需求的 " 电子血包 "。个体的情绪在单向索取中被消耗殆尽,然后消失在互联网。
谁也不知道鸡排哥未来又会如何。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现在服务行业就是卷。
尤其是餐饮业这种。
大家都在争先恐后的卷价格,也卷服务。很多餐厅都开始整活,要么是美女跳舞, 要么是现场做饭,目的也是为了提供情绪价值。
只不过这种东西,服务方主动提供是一回事,消费者上赶着要就是另一回事了。
人家明码标价的,只有产品本身。
我能理解人们对 " 普通人网红 " 的追逐。
他们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生动和真实感,让很多人感受到了旺盛的生命力,很美好。
一味给他们上价值上高度就大可不必了,因为鸡排毕竟只是一块鸡排而已。它不会,也无法,真的为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但对鸡排哥们而言,这些关注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流量,以及金钱。
热度早晚会消散,但赚到的钱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