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东南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全攻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上岸秘籍大公开!

东南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开始复习政治时候,复习前期每天花一小时看政治,最后一个月冲刺每天分配给政治三小时。并没有放太多精力在政治上,所以最后分数我还是满意的。同时,每天看精讲精练,完成1000题对应章节的练习,每学完一章,就梳理该章的知识框架、回顾整理错题;十月份,做完历年真题的选择题部分,对照错题解析查漏补缺,月末又回过头把1000题的错题重做了一遍;十一月,开始看真题简答题的解题思路,,月底八套卷到手后就一天一套掐表模拟;十二月,最后四套卷的选择题过了两遍,错题集过了一遍,考前一周基本每天都在背大题的思路。
考研数学方面:
这一门我是分三轮复习的,第一轮是上面说的课本,当时边看课本边做课本习题,我第一轮是从五月份劳动节上来开始正式准备考研的,到七月份中旬课本加上习题一轮结束了。中间因为感觉自己看书还是蛮吃力的,之后开始准备复习全书,因为第一遍看课本看得仔细,看起全书不是很吃力,但是容易错,记得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就没有对几个。跟老师交流了很久,老师一直安慰我说是刚开始做大家都一样qwq,后来就慢慢好多了。全书我是一章一章扎扎实实准备的,每一个题目都要自己算,会做不行还要能做对,当时进度不快,计划是45天在九月份之前一遍过完,后来推迟了一周。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全书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是真的出的很好,要想数学考出一个好成绩,全书至少得看两遍。九月份全书一遍完了之后,开始第二遍,一直到十月份中旬,这期间顺带做完了660题,660题出的题目注重概念,易错,难度不小,做完了并消化了它有利于后期冲刺。从十月份中旬之后20天,每两天一套真题,在十一月份上旬就把真题基本做完了(留下了近两年的,用于最后模拟),此后划了一周时间总结消化错题。从十一月份下旬开始做模拟题,当时模拟题难度大于真题,备受打击,不过接连几套下来也就慢慢适应了。模拟题完了之后就开始回归全书做真题,建立框架了,之后就是最后模拟两套真题考试了。上面说的时间轴我建议大家理一理,参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第一轮第二轮每天大概一上午数学,后期三个小时,到了十一月份下旬,差不多就只有两个小时一点,主要是被政治占用了不少时间。总结一下,课本一遍,全书三遍,真题两遍,模拟题一遍,每一遍之后都要拿出时间来消化分析弱点。
考研英语方面:
刚开始我的英语复习主要集中在词汇记忆上,使用的工具是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我想强调的是,背单词必须持之以恒,每天都得坚持,直到考试前一天都不能间断。由于时间有限,我没有额外的工夫去研究复杂的句子,所以我直接进入了真题训练阶段。我购买了多种真题资料,反复研习。我首选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它的解析清晰明了,我又额外购置了一套题目。首次练习,我从2005年至2012年的试题做起。最初,我会将遇到的所有生词抄录下来,并仔细阅读解析。暑假结束后,新学期我继续保持每天两篇阅读的习惯。在第二轮中,尽管我已经熟悉了这些题目,但仍会犯一些曾经犯过的错误,这些都是我的知识盲点,需要特别注意。到了第三次做题时,速度明显提升,大概一天就可以完成一套试卷的阅读部分。最近几年的真题我保留到了最后,进行了三次模拟测试,之后又多次重复以上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专业基础综合”通常涵盖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多个领域。在电子技术方面,电路分析是基础,你需对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有深入理解,并能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也是常考点,如二极管、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工作状态要牢记于心。
信号与系统部分,拉普拉斯变换、傅立叶变换以及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是核心知识点。你需熟悉各种信号的性质,掌握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稳定性判断等。这部分理论性强,理解比记忆更重要,建议多做题,凭实例加深理解。
再者,数字信号处理则侧重于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理解,包括Z变换、DFT(离散傅立叶变换)和FFT(快速傅立叶变换)。滤波器设计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算法,如DFT的优化实现,是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对这一块,编程实践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练习”是关键。确保每个概念都能从本质上去理解,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凭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进行实战训练,这不仅检验理解程度,也能帮助你在考场上游刃有余。团队学习或者参加学习小组也是很好的方式,互相讨论难题,共享学习资源。
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也要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面对困难,要有耐心,自己一定能够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