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股指探底回升,短线市场企稳了吗?

A股周一探底回升。
10月13日,沪深主要股指早盘开盘均低开,科创50指数低开近3%,不过,股指午后逐步收复失地,科创50指数午后翻红大涨逾1%,其余股指跌幅收窄。
最终,截至10月13日收盘,上证综指微跌0.19%,报3889.5点;科创50指数涨1.4%,报1473.02点;深证成指跌0.93%,报13231.47点;创业板指跌1.11%,报3078.76点。
A股当日成交2.37万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1599亿元。
港股主要股指也复刻A股走势,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大幅低开之后,尾盘跌幅明显收窄。截至周一收盘,恒生指数报收于25889.48点,下跌1.52%;恒生科技指数盘中最大跌幅达4.9%,最终报收于6145.51点,下跌1.82%。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指数波动显著,但南向资金逢低大举买入港股,全天净买入港股达198.04亿港元,创下8月5日以来南向资金最大净买入规模。
A股展现超强韧性
“周一的A股走势,基本上让市场担忧4月7日2.0版本可能出现的担忧云消雾散,这也将给市场对A股中长期走势提振了市场信心,但我们也要强调,此次A股调整,除了外在因素外,内在的技术面压力也是近日A股出现超百点回调的原因所在,即科技龙头股的股价涨幅过高,存在一定的估值泡沫,短线回调蓄势有利于后市A股运行。”某券商投顾表示。
排排网财富研究总监刘有华分析称,周一A股市场呈现低开反弹走势,主要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一方面,券商两融折算率上调,算力、人工智能等产业扶持政策陆续释放,传递积极信号;另一方面,稀土永磁、半导体等国产化相关板块逆势走强,反映出资金对自主可控主线的持续认可。午后北向资金转为净流入,叠加银行股再度拉升,进一步提振市场情绪,助力指数企稳。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指出,A股在利空冲击下展现出了超预期的韧性,开盘低开后迅速修复,这一表象背后是政策托底预期、内需扩张以及产业底气的共振作用,尤其是稀土、半导体等板块的强势表现,成为市场修复的核心驱动力。政策层面,周一的市场表现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利用TACO策略进行预期管理上的娴熟。从凌晨特朗普的缓和表态,到国内对缓冲机制的表达,政策协同优化了市场情绪,避免了恐慌性抛售的发生。
“相比之下,港股市场尽管估值处于低位且资金持续净流入,但受制于外资情绪和外部经济环境,反弹力度较弱,恒生科技指数连续六连跌累计跌幅达10%。然而,从长期来看,港股作为中国新经济资产的代表,仍具备潜在的高成长性。尤其是在降息周期与AI应用扩散的背景下,其低位估值成为吸引资金的关键。这表明,部分投资者对港股的长线趋势仍保持乐观,并通过持续布局为其未来的估值修复奠定基础。”陈兴文进一步说。
是否砸出“黄金坑”?
包括上周两个交易日在内,市场短期内震荡加剧,回调明显。经过周一探底回升,短期市场是否已经企稳?近期的回调是否砸出“黄金坑”?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外部冲击造成的资产下跌,是增持中国市场的良机。与4月冲击不同,当下贸易风险的边界相对清晰,国内金融稳定条件也更明朗,因此外部冲击是扰动,不会终结趋势。
兴业证券也指出,当下,无论是我国对于内部政策和外部谈判所作的储备、还是投资者心态的转变,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可与4月对等关税时期简单类比。相比于4月对等关税时期,积极因素正在增多。若短期情绪释放带来波动,或再一次为中长期布局提供“黄金坑”。
刘有华认为,10月10日的调整以及10月13日的低开释放了部分前期获利盘压力,但科技成长板块整体估值仍处高位,短期仍需时间消化估值与利空因素,市场震荡概率较大。中期来看,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撑依然稳固。
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认为,目前市场正处于“外部压力与内部支撑”的博弈阶段,可以做一个短期的防御策略,暂时锚定政策红利与供给刚性板块对冲外部风险,典型如稀土板块,因为受益于国家战略资源管控强化、新能源与高端制造需求升级,供给端长期紧平衡,可适当配置作为组合“压舱石”以适当配置,作为抵御市场波动的一个手段。其次是坚守科技主线,科技板块仍是贯穿全年的破局方向,可重点关注国产化等估值相对合理、业绩确定性强的低位分支,如果后续市场不确定因素消除,有望承接主线资金,实现估值与业绩的双重修复。
陈兴文同样建议,短期可关注稀土、半导体等政策红利板块的波段机会,同时防御性布局低估值、高分红领域以规避短期波动风险。长期则应坚持定投恒生科技指数,利用其估值低位优势逢跌加仓,把握AI应用扩散与全球流动性转向带来的估值修复大周期。
“结构上,科技成长仍是中长期主线,但需聚焦景气度较高的细分方向,如国产算力、AI应用等领域。同时,以低估值红利资产为代表的防御性板块在震荡市中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展望后市,建议重点关注高景气行业的三季报表现,以及政策驱动领域可能带来的阶段性投资机会。”刘有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