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郑州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全攻略:郑大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高分上岸秘籍大公开!

郑州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从十月份起,我着手复习政治,鉴于今年的政治大纲相比往年有所调整,我购买了《大纲解析》,每阅读一章便配合完成《肖秀荣1000题》相应部分。由于我对细节的关注,阅读进度相当慢,在考试前两周我才勉强结束第一轮大纲学习和1000题的全部练习,因此,那些能多次通读大纲和反复研究错题的经历对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在研读大纲期间,大约十一月上旬,我购入了《风中劲草》,每天挤出一些时间来熟记(或者说是朗读)关键章节。经过几轮重复阅读关键章节后,距离考试只剩下半个月。这时,《肖4》已出版,我买了一本,完成了所有选择题,并将大题内容熟记于心,随后我便步入了考场。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我花的时间最多的一门科目,甚至比专业课还要多,当然我并不建议大家也这么做,因为每个人的情况确实差别很大,我只是想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在专业课分差拉得不是很开的时候,数学决定了你初试的总体水平。复习最重要的也是基础,李永乐的《考研数学复习全书》个人认为必不可少,考点要求、章节内容精讲、例题分析,该有的都有。在全书的使用上,我先是完整地看了一遍全书,知识点和例题都是看,我在看的过程中把教材当作参考,遇到疑点难点再去翻教材,有点本末倒置的意味,但我觉得效果还可以,不过建议大家还是按照基本的步骤,先去看一遍教材,一遍就够了,然后好好利用全书。我在看完一遍之后,自己动笔又把所有例题独立地做了一遍,写了满满一个练习本,也找到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学习难点,这些成了我之后反复查看的精华,一定要把它们整理出来。关于《基础过关660题》,我也做了,而且花了挺长时间去做《660题》,效果是有的,但我感觉作用有限,《660题》中大概70%是基础题,还有20%到30%是比较难的题,要么方法不常见,要么知识点生僻,做起来比较浪费时间,作为一种拓展练习是可以的,但花在上面的时间切不可太多,当然,数学我也准备了《历年真题权威解析》,同样是作为模拟自测,我到大概最后一个月开始做的数学真题,从2005-2019年,每一年的真题都完整做了一遍,这里提醒一下,2007年以前题型设置和现在的不太一样,比较陈旧,因而实际上真题练习从2007年开始即可。我每次模拟都是严格划定时间,3个小时做完停笔,最开始的时候总有一两题做不完,不过熟练之后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
考研英语方面:
11月份左右开始攻其他部分包括新题型、翻译、作文,对于完形填空这个怪物我是直接放弃对它的专项进攻的。大部分童鞋一般在最后做完型,可能是十分钟到一刻钟之内,我自己做数据统计发现,好好分析乖乖去做是6分左右,一路猜下来也是5到6分左右,很神奇!!!完型虐我千万遍,我待完型就不能如初恋。没有专门进攻并不代表是完全放弃,完型要猜到5或6分也是靠前面打基础是不。说说新题型,一定要对自己要求严格,必须全部拿下,因为它的难度一般都是低于阅读理解的,失分的话就太不值了,当然拿分这个也是要靠基础打牢加上反复做真题把握。我觉得这部分是考的逻辑和文章结构把握,同时会有一些细节信息给解题提供帮助,比如代词、关联词、同义替换、首句尾句等等。再说翻译,要根据给分要点来一步步训练,训练的材料就可以是真题和外刊。作文是除了阅读理解以外的大块了,我买的是蒋军虎出的作文,小作文的分类总结还有大作文的模块甚至具体到每一段的每个句子该怎样写都很详细,应对考试还是很不错的。我不是用他的资料书就当模板背,而是整理出自己的模板,因为在前面做真题时候会摘抄一些觉得写作文会用到的经典句子,比如过渡句啊、原因啊、结果啊、总结啊、强调句啊等等。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安全工程基础是一门涵盖了安全科学理论、安全管理实践和技术应用的综合学科。在复习过程中,你需对安全工程的基本概念有深入的理解,比如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等。这些都是考试中的常考点,也是安全工程师必备的基础知识。
理解并掌握各类安全法规和标准至关重要。例如,《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会经常出现在案例分析中,不仅需条文,更需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实际应用场景。
再者,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技术和安全管理理论是这个科目的核心内容。对安全系统工程,要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和相互关联性;在安全评价技术方面,熟悉各种评价方法如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并能进行实际操作;安全管理理论则要求理解并运用PDCA循环、5S管理等理念。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是最佳策略。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点,灵活运用;记忆是必要的,尤其对法律法规这类需死记硬背的内容;实践则是提升,尝试参与模拟演练或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好工具。凭做题,你了解考试的出题风格,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加强复习。
保持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同样重要。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保持积极的心态,这对学习效率和最终的成绩都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