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信息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计算机学院地学信息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信息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考的不太好,只能说选择题真的很重要,看大纲非常重要。我觉得政治只需要看大纲,然后买一本选择题做一做,最后一个月买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背一下就完了。我用的就是红皮大纲,肖秀荣1000题和肖秀荣四套卷这三本书。一定要很重视大纲,可能出选择题的地方都用心看,反复看,选择题拿到了总分就差不了。大题的话我就是最后一个礼拜开始背肖秀荣四套卷,肖老师还是很给力,抓住了三道大题吧,反正大家基本也就是买那几套卷,大题都差不了什么。当然,大纲不介意太早开始看,我觉得十月开始完全来得及,没事多看就完了,不用刻意背,眼熟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这一门我是分三轮复习的,第一轮是上面说的课本,当时边看课本边做课本习题,我第一轮是从五月份劳动节上来开始正式准备考研的,到七月份中旬课本加上习题一轮结束了。中间因为感觉自己看书还是蛮吃力的,之后开始准备复习全书,因为第一遍看课本看得仔细,看起全书不是很吃力,但是容易错,记得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就没有对几个。跟老师交流了很久,老师一直安慰我说是刚开始做大家都一样qwq,后来就慢慢好多了。全书我是一章一章扎扎实实准备的,每一个题目都要自己算,会做不行还要能做对,当时进度不快,计划是45天在九月份之前一遍过完,后来推迟了一周。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全书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是真的出的很好,要想数学考出一个好成绩,全书至少得看两遍。九月份全书一遍完了之后,开始第二遍,一直到十月份中旬,这期间顺带做完了660题,660题出的题目注重概念,易错,难度不小,做完了并消化了它有利于后期冲刺。从十月份中旬之后20天,每两天一套真题,在十一月份上旬就把真题基本做完了(留下了近两年的,用于最后模拟),此后划了一周时间总结消化错题。从十一月份下旬开始做模拟题,当时模拟题难度大于真题,备受打击,不过接连几套下来也就慢慢适应了。模拟题完了之后就开始回归全书做真题,建立框架了,之后就是最后模拟两套真题考试了。上面说的时间轴我建议大家理一理,参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第一轮第二轮每天大概一上午数学,后期三个小时,到了十一月份下旬,差不多就只有两个小时一点,主要是被政治占用了不少时间。总结一下,课本一遍,全书三遍,真题两遍,模拟题一遍,每一遍之后都要拿出时间来消化分析弱点。
考研英语方面:
背单词,用的是张剑黄皮书附赠的单词书,用词根背书,效果很好。分为30个单元,当时采用艾滨浩斯遗忘规律来背,第1,2,4,7,15天重复第一天背的单词(上图说明),这种方法很有效,44天便可以把30个单元的单词背5遍,只不过中间一段时间非常痛苦,坚持住后面就非常轻松了。顺便唠叨一句,单词在前期非常重要,决定着你的阅读水平,不要想着到后面还在背单词,那时候就没有时间了。另外,作文不需要过早看,会忘。十一月一点也不迟。推荐王江涛的红宝书,朱伟的作文预测等等。可以整理各预测的同题材,润色出自己的作文模板,分类整理。千万避开万能模板,因为当大家都万能时,十几秒的阅卷,总是会低分。后期保障专业课基础和政治背诵的情况下,适当动笔写作文,之前的间断练习是小打小闹,最后写一篇就是一篇,字迹笔锋,都要干净整洁。越到后期,时间越宝贵。各种预测综合,之前整理的个人模板,冥冥中,你会感觉到自己也能押到作文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GIS的基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空间数据模型、地理坐标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基础知识。例如,要清楚点、线、面三种基本的空间元素如何表示现实世界中的对象,以及UTM、经纬度等多种坐标系统的转换原理。这些都需扎实的数学和地理知识基础。
掌握GIS的主要操作和技术也十分关键。这涉及到数据输入输出、空间分析、地图制图等方面。比如,需熟练使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的导入导出、编辑修改,以及进行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高级功能。制作清晰、准确的地图是展示和解释分析结果的重要手段。
再者,地学信息工程强调的是将GIS技术应用于地质学研究。这就要求熟悉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如地层、构造、岩矿等,并能结合GIS进行地质图件的制作和地质问题的分析。例如,利用GIS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或者进行地质资源的勘查与预测。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实战练习是最有效的途径。凭实际操作GIS软件,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或实习,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升技能。阅读和研究相关文献也是必要的,这帮助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
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也不可忽视。在地学信息工程的学习中,往往需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学会有效地表达自有的想法,理解和接纳他人的观点,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