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机械电子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武汉大学机械电子工程考研秘籍大公开:武大工业科学研究院一手复习资料&备考妙招全在这里!

武汉大学机械电子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众所周知,这个科目相对简单,所以我就不赘言了。要在这一科取得高分并避免错误,秘诀就是:诚实守信地为人,脚踏实地地做事。要想超越他人,关键在于多付出一分汗水,因为政治的成绩确实与付出的努力成正比。现在已经进入8月,可以开始着手准备政治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政治知识人人都能理解,但如果运用不当或记忆不牢,那就跟记英语单词差不多了,多接触、多回顾,自然就能记住。另外,多选题通常是大家的痛点,解决之道也很明确:大量练习多选题,做完后仔细检查,久而久之准确率会提高。我个人的经历是,我做了两本书,一本是由某人编写的1600题(名字忘记了),另一本是肖秀荣的1000题(这本书非常好,包含单选和多选题,大多数都有答案解析,对于我们这些缺乏主观政治见解的人来说,真是太好了)。特别是在复习的最后一个月,不管是谁出的最后几套题,例如肖秀荣、任淑芬、徐之明的,都买来做一做、背一背,把它们当作模拟试题来对待(完整做一套)。不要去想能不能押中题目,就像高中时你参加过的无数次月考,你也没有依赖押题吧?所以就把它们当作模考,多一次模拟就等于比别人多积累一次实战经验。完成后对照答案,深入剖析自己的弱点,相信你的能力会有显著提升。同时,别忘了研究和分析真题,它们才是你考试的根本。
考研数学方面:
二次复习主要围绕一次复习时的笔记和辅导书中的难题及错误进行,仔细重读笔记,熟记要点,再解决那些曾经困扰你的题目。我那时还尝试了张宇的180道封闭训练题(听说现在改为100题),难度较高,主要是为了拓宽视野。到八月底,二次复习大致告一段落。
第三次复习则以历年真题为核心,从九月初开始,我把张宇的三十年真题分为三个阶段:87-03年为第一阶段,04-14年为第二阶段,15-19年为第三阶段。对于第一阶段,每天一套题,同时做好错题笔记(非常关键),并在答案书中标记,这样当你完成所有题目时,可以看出哪些章节被大量标记,那些就是你需要强化复习的部分。第二阶段同样方法,但需按照考研实际时间来完成,每套题留出两天时间(一天做题,一天纠错),考虑到这时你也需要开始复习政治和专业课,因此数学的复习时间要适当调整。大约二十天后,你将再次发现标记明显的章节,这就是你的弱项,需要回头重点攻克。这些任务大约在十月中期完成,接着别急着进入第三阶段,先回顾之前的课堂笔记和辅导书中的知识点,尤其是错误多的章节,以及错题集里的题目,目标是在十一月初完成。随后,重温04-14年中得分较低的那一年的真题,如果可能的话,这11年的题目都应该再做一遍。这样一来,就到了十一月中旬。
如果有合工大超越的五套模拟卷,按相同的方式去做,如果没有,可以做上一年的卷子,特别关注后面的解答题和新颖的选择填空题。十二月初,花一周时间复习所有知识点和笔记内容,然后开始第三阶段的真题,三天一套,深入剖析错误并找出答题卡上常犯的问题。十二月中旬结束这个阶段后,剩余的时间自行安排,开始加强记忆,确保每天都做一些练习题,直至考试前夕。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很让你头疼,但是你不得不努力。最迟从看到我这篇文章起,你就得开始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学英语了,骚年,越早越好。如果你足够努力,过线还是问题不大的;本人复习英语的方法不推荐,可以借鉴,那就是猛背单词。单词是基础,必须要背,这点不用怀疑。今年翻译词汇部分基本都是时事热词,再者就是往年考过的词汇,可以买一本真题集,里面都有。我是后期才发现这一点,走了很多弯路。今年的翻译总体比较简单,然而我没有做完!!!知道为什么吗?打草稿!我不习惯一遍成型,翻译速度又慢,时间还剩20分钟的时候我还有两大段英译汉没有读,不是没有誊写,是没有读!!!当时真是死的心都有啊,恨不得哭出声来。后来几乎是词对词地译完了中间一段,最后一段译没译完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中间漏掉不少词,意思也差不多是瞎猜。不过最后成绩还是蛮正常的,也有可能是我前面词汇部分做的比较好,大家平时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提高速度,考前测一下自己的翻译速度,翻得慢就不要想着打草稿了,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如机构分析、力分析、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对基础理论部分,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滑块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等基本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以及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的运动分析,这些都是需深入理解的内容。
动态分析和静态力分析是机械原理的重点。你需熟练运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和功的原理进行动态问题的求解,并能运用静力学平衡条件解决各种力系统的问题。在实践中,这通常涉及到复杂的计算,熟悉并灵活运用相关公式是关键。
再者,机械创新设计也是考试中常考的部分。这部分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的机构设计原则,还需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会建议大家多做一些实际的设计题目,凭动手操作来深化理解,并尝试去思考如何改进现有的机械设备,提高其效率或性能。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有效的复习策略很重要。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帮助记忆。做题是检验理解程度的最佳方式,凭大量的习题练习,熟悉各种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讨论和交流也是非常有益的学习方式,你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难题,共享学习资源。
我强调一点,理解比记忆更重要。机械原理的许多知识点并非死记硬背就能掌握,是需深入理解背后的物理机制。只有真正理解了,在遇到新问题时灵活应对,这也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深感的重要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