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今日辞世,这位“老海归”开拓了报国的定义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10月18日 21:54:17

杨振宁先生活了一个世纪,参与推动了人类科学的进步,并且目睹、经历了世界的变化。与激流勇进的英雄们相比,他的人生中有更多顺势而为。他有跨文化的视野和成就,但始终记得自己从哪里来以及该向哪里去。

杨振宁是一位回国很晚的 " 海归 "。2003 年 12 月,81 岁的杨振宁才彻底由纽约石溪迁回北京清华园定居,他还为自己的家取名 " 归根居 "。

互联网上除了赞扬杨振宁,也曾有过不少对他的奚落,认为 " 他加入美国国籍,不爱国 "," 在美国一辈子,老了才回国 "。还有他在 82 岁高龄时与时年 28 岁的翁帆女士结婚,也一度遭到世俗的菲薄。然而,时间是一把最公正的尺子,今天杨振宁先生逝世,网上充满对他的赞誉和缅怀。

▲杨振宁先生。(图源:网络)

1942 年,杨振宁从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随后转到清华大学研究院读硕士。1944 年,他获得了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又于翌年公派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后于 1948 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哲学博士学位。

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禁止所有获得博士学位以上的华裔返回中国,杨振宁回国问题一时无法实现。杨振宁毕业后加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员,从事统计力学和对称原理、粒子物理学研究。1956 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翌年,两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和李政道也因此成为首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

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杨振宁的科学成就和新中国的建设没有直接联系,更谈不上报效祖国。

1971 年 7 月,在阔别故土 26 年之后,杨振宁首次回到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在那次回国访问中,杨振宁见到了挚友邓稼先,他从邓稼先那里获知中国原子弹是中国人自力更生制造的,他激动涕零。

▲ 1949 年,邓稼先(中)与杨振宁(左)杨振平(右)兄弟合影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图源:网络)

邓稼先是杨振宁留学时的同学,从钱学森到邓稼先,那批归国的才俊支撑起了中国 " 两弹一星 " 的伟大事业,成为共和国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的最早一批功臣。他们是可歌可泣的共和国科技英雄和先驱。

对共和国早期科技进步做了旁观者的杨振宁,直到改革开放才真正重新接近祖国。1980 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设立 " 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 ",从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募集资金,资助中国学者前往美国进修。前后十余年间,近百位学者受此资助赴美进修,他们成为后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

1997 年 6 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正式宣告成立,杨振宁应邀担任中心名誉主任。杨振宁于 1999 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他亲自募集资金创立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基金会,用于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他以身垂范,以八十多岁高龄继续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亲自参与物理学人才培养工作,为清华大一学生讲授 " 普通物理 " 课程。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图源:网络)

很多人相信,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杨振宁竭尽全力,最大程度弥补自己在这之前几十年没能参与国家复兴的缺憾,他为迅速拉近中国高校理工科建设与世界一流水平的距离做出了卓越贡献。

杨振宁与翁帆女士于 2004 年结婚,舆论的注意力一度从他的科学贡献转向了他的私生活,这当中发生了相当复杂的议论,其中一些干涉到杨振宁先生和翁帆女士的个人权利和自由。但是,舆论的正义逐渐占了上风,阻止了那些议论的无限发酵。翁帆女士陪伴杨振宁 20 多年,他们的婚姻最终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和祝福。

从杨振宁身上,我们看到出国留学者报效国家模式的多样性。有些人在国外学成后迅速回国,或者在国外取得一定工作经验后及时回国,投入到国内亟需的建设中。老一代科学家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归国,尤其值得歌颂、景仰。但也有人留在了国外,在那里继续研究事业,构建人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未忘掉自己的根,也没有泯灭报效祖国(故国)的意愿,他们只是在有意无意中等着恰当的机会。

改革开放成为了杨振宁等在美国创造了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与国内科学发展实现对接的机会窗口,杨振宁得以带着他的巨大积累重新投入祖国的怀抱,实现他报效国家的独特发力。

老胡注意到,最近几年,一大批在国外取得成就的华裔科学家纷纷回国。美国对中国华裔科学家的打压和中国的开放正在促成一个海外华裔科学家成批回国的新浪潮。

老胡想说,报效国家,我们鼓励早,但无需抱怨晚者。只要我们的国家保持开放,欣欣向上,世界各地积蓄了力量的中华儿女,就有可能在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场景下,以种种方式回报华夏对他们自己或者对他们祖先的养育。所以,让我们对出国留学学成后没有立即回国的青年才俊们给与更多包容,他们的科学人生才刚刚开始,中国在不断发展,无论他们的人生路怎么走,都有可能在未来岁月里与国家建设的延伸形成某种交汇,他们以及后代为中国复兴和不断进步做贡献的机会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以宽阔的胸怀祝福他们随遇而安,走好自己的人生。

最后,老胡要向 " 老海归 " 杨振宁先生致敬,祝愿他一路走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