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复习材料主要包括:肖秀荣的知识精要概述、1000题集、历年真题解析、考点预测背诵本、形势与政策指南、8套模拟卷、4套模拟卷,以及任汝芬的4套卷。我在十月底才开始着手复习政治。对于主观题部分,我重复做了两次肖秀荣的1000题,以及两次肖8,一次肖4和任4。重点背诵肖四的大题多次,并牢记徐涛的20个关键论述题,同时利用任4的大题来拓宽视野。今年的政治考试,除了最后一道题目准备不足,其他都涵盖在复习范围内。
有人认为考试大纲即常说的“红宝书”内容繁多,实用性不高,虽然我购买了但并未深入阅读。通常来说,政治分数大约是选择题分数的两倍。许多人推荐主观题临考前临时抱佛脚,但我认为这取决于个人情况。如果你有文科背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这种方法可能适用。然而,像我这样的理科生,建议提前开始准备,在初次研读参考资料时注意潜在的大题考点,做肖1000题时熟悉大题及答案,肖8则需熟读大题解答,而肖4的大题答案必须烂熟于心。由于我记忆力较弱,我会提取关键词来背诵,并尝试默写重要信息以加深印象。
随着复习进入后期,政治学习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建议早晚安排大声朗读和默写,间隙时间也能回顾一下客观题的知识点,以巩固记忆。许多考生临近考试会感到时间紧迫,担忧来不及背完所有内容。其实不必过于焦虑,政治成绩不会成为决定考研成功与否的关键。设定合理的期望值,比如预计选择题和主观题能得多少分,然后规划好时间和复习进度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本科是数学专业的,可是我学得不好,并没什么用,开始时也是一脑袋浆糊。。。数学差得上半年一定要多花时间,暑假之前尽可能看完一遍,第一遍看得很慢很慢,做了全书,也做了张宇的十八讲九讲九讲,我脑子比较差,只能靠多做题弥补,暑假看得第二遍,因为之前看书有了些基础,再加上专题和提高,进步挺快的。九、十月做了张宇的1000题,,从一开始抓紧,后边就不吃亏了,,十一之后背文科的东西也会轻松些。1000题到后边没做完就开始做真题了,真题也是张宇的,02年之前的真题都是一口气能做几套做几套,,十一月份就是剩下的真题一天一套,晚上还加一套市面上的模拟题,十一月下旬真题第二遍,各种模拟题,一直到考试前一两周吧,真题做了两边,市面上数学的模拟题差不多都做过了,注意把错题标出来,,十二月份基本上就得做做错题了。。。数学考得还可以,都是做出来的,,多做题啊!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考的不高,应该是作文拉的分(后期完全不想看英语,作文背了两篇范文就上场了,成绩出来很是后悔)。英语主要分3部分:一是单词,单词的记忆应该是贯穿始终的,我用的新东方考研单词乱序版,每天抽半个小时背一背,直至上考场前,我反复背了好几遍。二是阅读,阅读是最重要的部分,得阅读者得天下。刚开始做阅读肯定难(大神路过)。我记得我开始的时候几乎篇篇错一半,后来就不对答案了,专心地把每个生词每个长难句弄懂弄会,正确率自然而然就上来了。个人经验:阅读提升有个笨办法就是背原文,选择涉及的长难句尤其要烂熟于心,剩余部分背到能大概说出意思的程度就可以啦。三是作文,作文方面我实在是犯懒了,没什么发言权,但身边的同学买了王江涛的考研作文,目测效果都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基础,它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我在复习时,特别注重理解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结构等核心概念。理解这些理论的关键在于深入思考其背后的逻辑,例如,为何价格能调节供求?消费者如何做出最优选?企业是如何决定产量的?这些都需凭大量实例来加深理解,并结合数学模型进行深入探讨。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运行,如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这里,我建议重点关注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周期理论等内容。特别是IS-LM模型、AD-AS模型,它们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工具,需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对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对理解全球经济环境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再者,政治经济学部分则更多地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这部分内容可能更为抽象,但与我国国情紧密相关。理解国家与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等,不仅要求理论知识扎实,还需有一定的历史观和全局观。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我经常凭做题和案例分析来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参与讨论小组或找教师答疑也是提高的好方式。关注时事,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深化理解。例如,凭分析中国的经济政策或者国际经济事件,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