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华裔陆逸轩收获本届“钢琴奥运”冠军,妈妈毕业于复旦,启蒙老师毕业于上音

每5年举办一次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有“钢琴奥运”之称。
10月21日,来自美国的27岁华裔钢琴家陆逸轩,收获了第十九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冠军奖杯,也以其清晰、敏锐、情感深邃的演奏风格俘获了听众的心。
得知获奖结果的那一刻,害羞腼腆的他,一时不知所措,“感谢评审团授予我这项荣誉,这是梦想成真的时刻!”
“我全力以赴了。这是我人生中最困难的三个礼拜,可以把四轮弹完,演完准备好的大量曲目,我蛮开心的。”决赛期间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他说,这十年在舞台上,肖邦是他弹的最多的一位作曲家,此外,他也进入了舒伯特和莫扎特的世界,“三位作曲家对现在的我最重要。”
2018年、2024年,陆逸轩两次来上海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澎湃新闻都对他进行了采访。
肖赛得奖结果发布现场
肖赛得奖结果发布现场
妈妈是上海人,1岁在上海待了10个月
陆逸轩从小成长于美国,母亲是上海人,“1岁时我在上海待了10个月,我在美国爱吃中国菜,妈妈也时常和我说起上海的回忆,能回来演出很有趣。”
陆逸轩对音乐有一种天生的直觉,他对音乐的喜爱遗传自父母。两人都是是计算机工程师,却都喜欢音乐,尤其是来自台湾的父亲,年轻时就爱收集古典唱片。
“古典乐一直是我们家庭的一部分。”陆逸轩的母亲谢女士,毕业于复旦大学,“陆逸轩五岁时,展现出了对钢琴的敏感和热爱。他会全神贯注地听姐姐练琴,然后主动要求学习。”
陆逸轩幼年的音乐之路,始于杨镜钏。杨镜钏是上海音乐学院校友,她以坚实的基本功训练,为陆逸轩的音乐之路奠定了基石。
父母的影响无处不在。谢女士不认为自己是“虎妈”,她有工作,没有失去自我,也没有带着极大的功利心培养孩子。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她没觉得是牺牲,反而觉得自己顺便成为了“古典音乐鉴赏家”——是儿子帮她打开了这扇窗。
“我们从未给陆逸轩施加压力。我们尊重他的个人意愿,让他自由发展自己的音乐才华。”这种教育方式,也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他们夸奖陆逸轩的父母是最好的那类父母——肯付出,少控制。陆逸轩在追求音乐梦想的路上,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热情。
一些天才琴童因为父母的控制和打压而放弃音乐。“我始终提醒自己,不要给孩子压力,不要用付出感去绑架孩子。”她说,“我们和陆逸轩的亲子关系是比较轻松的。”这种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为陆逸轩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
陆逸轩在肖赛决赛现场
陆逸轩在肖赛决赛现场
宁可三年弹一首,不愿一年弹三首
2013年,陆逸轩考入柯蒂斯音乐学院,成了郎朗和王羽佳的学弟。
2015年,17岁的他参加第17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得第四名。2018年,20 岁的他从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凯旋而归,收获冠军奖杯。
冠军的身份,为他带来全球范围的发展机遇,包括伦敦,巴黎、柏林、上海,也让象牙塔里的他见到了音乐商业的一面,“一个钢琴家专业的日常安排很有意思,我还要学着处理和不同人的相处,这一切对我来说是有挑战的,但也是我想要的。”
陆逸轩登台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多,曲目都是自己选,有时也会咨询老师,“宁可三年弹一首,不愿一年弹三首。我希望提高质量,而不是数量。音乐是需要时间的,需要你陪着它一起成长,各方面都需要花时间去琢磨。”
2018年12月,陆逸轩来到母亲家乡,在上海大剧院举办了在上海的第一场独奏音乐会。2024年10月,陆逸轩再次来到上海,在上海交响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两次演出期间,他都接受了澎湃新闻的采访。
时隔六年,上海的观众依然是他心目中“最好的之一”。他特别提到,在演奏复杂的古典曲目时,观众的专注和投入让他感到惊喜,“上海交响音乐厅是一个比较小的空间,我甚至能感受到观众们的呼吸声。”
他还发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成为古典音乐的听众,这一现象在欧洲和美国并不常见。他认为,这得益于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的发展,古典音乐更容易被年轻人发现和接触。社交媒体和视频分享网站的兴起,让探索和分享古典音乐变得更加便捷,也为寻求新鲜体验的年轻人提供了新的平台。
陆逸轩在上海大剧院开独奏音乐会
陆逸轩在上海大剧院开独奏音乐会
他喜欢篮球和足球,是詹姆斯的迷弟
陆逸轩目前定居在柏林,因为这座城市浓郁的古典音乐氛围。
他认为,现场音乐的互动性和沉浸感是数字媒体难以复制的。古典音乐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触动人心,这也是他选择在音乐厅完成独奏的原因。
他建议听众多听古典音乐,尤其是走进现场听音乐会,“因为这是唯一一个可以让人放下手机,真正聆听和思考的时刻。”
“音乐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每场演出都是一个即时的快照,反映的是音乐家当时的状态。”这位腼腆而专注的音乐家说:“就像我年轻时的演奏,也许显得青涩,但那种年轻的、新鲜的表达,也是无法替代的。”
亚裔的身份会对自己有影响吗?
陆逸轩说,华人钢琴家的成长有目共睹,越来越多成功的例子让全世界知道,华人可以和任何一个国家的音乐家媲美,“劣势当然也有,但我会选择忽视,尽量做到最好。对我来说,两种语言、两种文化是一种优势,因为我同时拥有了东西方文化的根基。”
音乐之外,私下里的陆逸轩喜欢篮球、足球,是勒布朗·詹姆斯的迷弟,不过他不太会去打球,因为怕手指受伤,只能看看NBA解解渴。
不能像普通男孩一样打球,他也不觉遗憾,“音乐让我有机会周游世界,去那么多地方,见那么多文化,这是我快乐的源泉之一,我没有任何遗憾。”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人物|华裔钢琴家陆逸轩的上海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