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加工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材料加工工程考研全攻略:学长学姐亲授秘籍,带你冲刺高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加工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10月份,这时候有一套很火的书《风中劲草》笔记+章节习题+习题详解,建议大家可以买一下,资料的编排体系不错,全是知识重点,用不同的方式标注出来,方便记忆,也助于快速理清思路。其中有一本章节习题(选自考研真题库),这样你做的次数多了,自然明白真题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提升复习效率。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就看那本习题详解,相信其中的解释会让你找到答案。不过题型不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题目上较真,毕竟我们不是出题的老师,难免理解的不一样。
考研数学方面:
8月10日至9月1日:我构建了数学的整体框架,明确了考试涵盖的知识点和题型。个人觉得这个框架至关重要,它使你能从宏观角度应对各种题目,避免淹没于无穷无尽的习题中。这就像在你的思维中植入了一幅详尽的地图,每遇到一个问题,都能将其归类到特定的知识点,这种训练会显著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务必培养整理知识的习惯,而非让它们零散地存于脑中。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专家林达华构建自己的数学体系时,必定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维框架。
9月1日至10月15日:进入了考研的冲刺阶段,复习全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数学考试在上午,所以我也将复习安排在上午,每天大约看10页。遵循几点原则:1. 务必动手写,避免眼高手低;2. 遇难题勿急着看答案,自我思考的过程至关重要,应在每道题旁边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关键点;3. 对久思不解的问题,可请教高手或做标记,留待日后解决(我后来甚至忘了曾经有不会的题目)。
数学某种程度上类似练习书法,起初可能只能模仿大师之作,但通过反复训练,你会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就像书法中,当你达到一定境界后,即使面对未曾尝试的新类型题目也能游刃有余。
10月16日至11月10日:复习全书完成后,开始了让人望而生畏的660题。别因其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而掉以轻心,每道题都经过精雕细琢,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极具价值。尽管题目设置恰当,深入研究每个问题的核心很有意义,尽管真题难度与此相距甚远,关键是掌握思想方法。我大约做了20多天,但有些题目后来未能重新回顾,导致遗漏了一些知识点,所以建议提前开始复习,以便有更多时间调整计划。
11月11日至11月20日:从光棍节那天开始,我着手真题,用10天时间每天完成一套试卷。由于许多题目在复习全书时已接触过,因此真题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水平。对完答案并修正错误后,只需反思错误题目的解题思路。当时成绩大致在120-140分之间,没有出现严重失误。一方面,历年真题相对较易;另一方面,平日训练心态轻松,3小时答题过程愉快无比。那时每天早晨醒来最期待的就是做数学真题,那种感觉如同热恋一般。
11月20日至12月23日:我强烈推荐的一个方法是数学模拟套卷练习。在这个阶段,每次做一套模拟题,就能复习各章的重点内容。虽然无法覆盖所有知识点,但模拟题的编排有一定规律,能随机复习到重要知识点。需遵守以下原则:1. 每套题限时3小时,时间到即停笔,对照答案自行评分;2. 严格遵循考研数学的考场规定,禁止查阅资料、交谈、求助或嚼口香糖;3. 采用交错训练法,不同老师的题型风格各异,比如先做两套张宇的,再做两套李永乐的,以此循环,能增强适应性,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今年考研数学风格变化较大,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大题尤为棘手。对此,不断练习模拟题,遇到新题,提升解题技能至关重要。同时,模拟实战让你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3小时内,应优先处理相对简单的题目,过于困难的可暂时放下,策略需要在平时训练中积累。这段时间内,你也需要锻炼书写规范,例如张宇的8套卷和4套卷提供与考研相同的答题纸。合工大的几套试题非常有价值,我在考场上解答高数部分时格外顺利,因为那些题型几乎都在之前15套卷中遇到过。因此,我仅用1小时20分钟完成了高数大题,剩下约1个半小时解决线代和概率大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英语学习的核心在于真题练习,反复研究五六遍都不过分。你提到的大三是准备六级考试的时候,那时你计划次年考研,有位人士建议将英文文章翻译成中文以提升阅读能力,你就这样坚持下来,直到考研结束,甚至偶尔也会这样做,这对你的翻译技巧和专业英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两部分几乎没有特别准备,全靠这个方法。复习期间,我做了张剑的150篇阅读,初期错误颇多,让我有些沮丧,但从八月开始专注于真题,我觉得开始得稍晚了些,但其实六月底就可以开始了。最后一个月才着手准备作文,显得有些匆忙,起初我很焦虑,担心自己能否准确把握图表作文的主题,后来发现这是不必要的担忧。那时我会看看作文书中的图像,思考其象征意义,就是这样。对于完形填空,我没有特意大量训练,只完成了真题中的部分,不断深入分析文章和选项。
考研专业课方面:
大学物理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五大板块。力学部分,牛顿三定律是基础,掌握质点运动学、动力学,特别是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原理至关重要。热学中,理解分子运动论,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以及熵的概念,对理解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有直接帮助。电磁学部分,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核心,电场、磁场的基本概念,静电场、稳恒电流、电磁波等内容需熟练掌握。光学主要涉及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了解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量子力学虽然相对较难,但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薛定谔方程及原子结构的理解,能帮助深入理解微观世界的规律。
学习大学物理,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关键。每一块内容都需凭阅读教材,理解并记忆基本公式和理论。做题是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不仅要解决课后习题,更应挑战一些综合性强的题目。再者,实验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凭实际操作,直观地感受物理规律,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讨论和合作也非常重要,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启发,深化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理解比记忆更重要。物理不仅仅是公式和计算,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世界运行规则的探索。我经常尝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例中,这样既能增加学习的乐趣,也能加深理解。
在准备考试时,我会先梳理整个知识体系,构建思维导图,集中精力复习薄弱环节。模拟试题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帮助适应考试节奏,提升解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