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大跌,潘多拉营销人员被举报借明星代言敛财

近日有消息传出,丹麦珠宝品牌 Pandora 潘多拉集团现有及离职员工向集团总部举报市场营销人员借助明星代言敛财。举报信称,潘多拉中国所有的明星合同均持续由市场总监个人指定供应商,未经过任何竞标或比价流程,违反采购合同。
此次举报正值潘多拉大规模关闭中国门店并裁员之际。今年 8 月,潘多拉发布二季度业绩公告,其销售收入在有机基础上同比增长 8% 至 70.75 亿丹麦克朗,在可比基础上增长 3%;营业利润(EBIT)达到 12.9 亿丹麦克朗。在全球业绩飘红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表现显得刺眼——报告期内销售收入 9500 万丹麦克朗,同比大降 15%。财报发布后,潘多拉宣布计划在中国关闭 100 家以上的门店,较此前 " 至少 50 家 " 的预期有所增加。
凭着 " 一颗珠子代表一个故事 " 的 " 手链 + 串珠 "DIY 模式,潘多拉一度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公开数据显示,潘多拉于 2015 年进入中国,至 2019 年其门店数量迅速突破 240 家,该年中国市场营收高达 19.7 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超过 21 亿元,占全球收入的 9%,同店销售额年均增速超 20%。不过," 攀高 " 后其业绩开始走 " 下坡路 ",2021 年到 2024 年,潘多拉在中国的销售额分别为 11.26 亿丹麦克朗、7.37 亿丹麦克朗、5.64 亿丹麦克朗和 4.16 亿丹麦克朗。
进入 2025 年,中国地区在潘多拉的业绩大盘中领跌明显,2025 年第一季度的在华销售额仅 9600 万丹麦克朗,较 2023 年下滑了 11%;二季度再度大跌 15%。连续几年下跌后,潘多拉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从 9% 降到了 1%。
根据潘多拉官方小程序显示,目前其在中国境内有 157 家门店,短短两个月减少约 30 家,其中广州有 10 家门店,其中 5 家均集中在天河区,万菱汇、天环、天河城、天汇等热门购物中心均有布局。
" 在中国消费市场日趋理性的背景下,曾经风靡一时的轻奢珠宝正在经历价值重估。" 业内人士分析,以潘多拉为代表的 " 轻奢饰品 " 以 925 银为主材,既不具备奢侈品的收藏价值,又不像贵金属饰品般具有金融保值属性,处境越发尴尬。
" 入坑的时候,走遍天涯海角,也要寻找潘多拉的珠子,真正的‘时代的泪珠’。" 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吐槽称,自己花上万元串满的潘多拉手串,在二手平台上只能按 5 元 / 克的银饰回收价出售,近 40 克到手不足 200 元," 这个价格宁可扔在家里吃灰。"
正如一名网友留言称," 花几千块钱买会发黑的 925 银,不如按克购买国货黄金。" 面对越来越务实、对海外品味祛魅的中国消费者,潘多拉的 " 魔法 " 逐渐失灵。
新快报记者 陆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