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先涨后降?平台回应!律师:这些情形可维权→

近日
各大电商平台 " 双十一 "
促销活动陆续启动
然而不少消费者反映
淘宝平台部分商品在活动期间
价格不降反升
中青报 · 中青网记者搜索发现,某款商品在 " 双十一 " 促销前的售价为 279 元,但活动期间该商品的价格却上涨至 299 元。
有网友指出,每年 " 双十一 " 前,部分商家频繁调整价格,消费者若无比价工具,极易被 " 割韭菜 "。
据经视直播 10 月 22 日报道,淘宝客服工作人员回应称,商品定价由商家自主设置,但平台会对报名 " 双十一 " 的商品进行管控,如发现商家为开展大促故意 " 先涨后降 ",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拒不整改者,将面临警告、扣分、降权等处理。
工作人员坦言,部分商家频繁改价并在活动期间临时加价的行为确实难以彻底杜绝,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另据此前报道,还有不少消费者反映," 双十一 " 促销期间,某些商品的预售价格反而不如直接购买划算。
律师提醒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孟丽娜律师表示,先涨价后降价的行为有可能涉嫌价格欺诈,但具体是否构成价格欺诈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如果商家没有正当的成本增加等原因,仅仅是为了营造降价假象而先提高商品价格,随后进行所谓的 " 降价促销 ",这种带有明显欺骗、诱导消费者性质的行为属于价格欺诈。依据相关规定,商家在进行促销活动时,应明确标示商品的原价、现价、折扣等信息。如果商家在涨价后降价的过程中,故意模糊原价的定义,或者无法提供原价的交易票据等证明材料,也可能会被认定为价格欺诈。
如果商家的价格变动在合理的市场波动范围内,且不存在欺骗消费者的故意,那么一般不认为是价格欺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因此,遭遇此类情况,消费者应该截图保存价格变动前后的商品界面、消费凭证等证据,向电商平台或者消费者协会举报,并向商家进行相应的索赔。
" 双十一 "
遇到这些情形可维权
" 双十一 " 网购商品收货后发现有质量问题,首先应第一时间联系商家,向其反映质量问题,并提供照片、视频等证据,要求商家退款、换货或者维修。多数正规商家会积极解决。
若与商家协商无果,可以向购物平台投诉,详细说明情况,平台会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进行调解。平台通常有相应的售后处理机制。如果平台介入后仍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通过拨打 12315 热线或在其官方网站上进行投诉,消费者协会依据具体情况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另外,对于价值较高、质量问题严重且其他途径都无法解决的商品,可以考虑寻求法律帮助,如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在商品购买链接上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提示——例如 " 预售商品不退 "" 特价商品不退不换 "" 平台拥有最终解释权 "" 不支持 7 天无理由退货(法定排除商品除外)" 等,这些看似是合约合意但实质属于 " 霸王条款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通过网购平台购买的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是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是定制物品、鲜活物品、报刊,或者是在线下载的音像制品、软件类的商品,那么是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的。
1. 拨打 12315 投诉电话;
2. 向经营者所涉行业主管机关投诉;
3. 涉及侵权的,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预售时付完定金后悔了,定金还能退还吗?
如果是由于消费者自己的原因,比如后悔或疏忽大意忘记支付尾款,这种情况消费者无权要求返还定金。
如果在消费者支付了定金后商家违约,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双倍返还定金。
如果是平台原因,比如系统故障导致消费者在规定时间内无法支付尾款,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和商家及平台反映情况进行协商,也可以要求返还定金。
定制的商品、鲜活易腐的商品、有时限的商品,比如期刊、杂志,以及交付之后就可以使用的电子数据类的商品,不适用 7 天无理由退换货。商品性质特殊且经消费者单独确认之后,也可以排除 7 天无理由退换货。
如果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退换货不受 7 天时间限制,要根据商品具体的国家法律规定的三包期限,或者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约定的质保期限。
提醒广大消费者
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低价促销
要理性消费
也要敢于维权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樊星)来源:经视直播、法治日报、央视新闻、云南法制报、网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