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长安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全攻略:学长学姐亲授备考秘籍,带你轻松上岸!

长安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在10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考研政治大纲解析》成了我复习的起点。尽管这四十万字的篇幅对我而言并不算太过庞大,但内容略显单调,且由于类似的叙述风格,容易让人混淆概念。然而,一旦攻克了首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会显得轻松许多,而近现代史和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难度几乎为零。当时,我将这本书与《肖秀荣1000题》结合使用,每读完一章就像学习教科书那样做相应章节的选择题,这种方法让我受益匪浅。题目帮助我确定了阅读的重点(即使几乎每一处都是重点)和知识点间的差异,从而减少了混淆的可能性。由于我在后期几乎没怎么死记硬背(几乎没有长时间抱着书背诵的经历),所以我坚信这次深入阅读对我至关重要,尤其是对我这种阅读速度较慢但能记住更多的人来说,我自诩这是“理解性记忆”,并大力推荐这种方式。因此,我认为这两本参考资料极其有价值,有大神提议大纲解析应再读一遍,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值得一试。在此之后,我还天真地把《肖秀荣1000题》中的解答连同答案都抄了一遍,虽然并未记住多少内容。不过,事后反思,或许这个过程无形中还是有所助益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重中之重,任何一个考数学的考生都应该把时间的重头放在数学上,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理清概念和做题巩固,一定要怀着攻关的态度去对待,毕竟不是每一年的数学都像2017年那么简单,教育部出过2016、2018年的难度,就不敢保证没有下一个2016年的出现。数学的复习我没有用张宇的书,可能我还是觉得有地方难度大了一点,我选的是李永乐王式安的全书,送了一本同步习题和660题,第一遍复习就是这么多东西。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7到10月我看了两遍全书,每一题都做了两遍,然后从头到尾把同步习题做了一遍。10到11月,我把660题的选择题(叫660题但是一本书快1000题),大概有500题,出得都很有水平,我做了两遍,填空题我觉得有些过于冗杂,就没有做,不过还是推荐有余力的做完,对夯实基础有好处。11到12月,我主要是把2000到2016年的考研真题全部做了一遍并且仔细钻研了一下错题,最后的半个多月买了张宇的八套卷,并做了近两年的真题,保持一下自己做题的手感。我个人觉得对个人水平提升最大的还是刷李永乐660题和历年真题的时候,自己的做题节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到了。考研数学题量很大,9个大题,我是按照顺序做的,这个按个人喜好,但是一定要拥有并保持自己的做题节奏,千万不要盲从他人,在考场上临时变换节奏。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复杂长句,这是一个常被忽视但在应对真题时至关重要的环节。许多英语试题的关键难点就在于长句理解和常见词汇的不寻常含义。我们应当精通多种复杂长句的特点、构造及解析策略,并在阅读时有意应用这些技巧去剖析句子结构。(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标点或符号,将句子分解,抓取主要信息)此外,还要尝试模仿这些长难句构建自己的句子(初期可先尝试简单的替换,逐渐就能自如地构造复杂句)。翻译长难句是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完整翻译一篇文章后,比照参考书籍的译文,检查自己理解上的误差,再回看之前做错的题目能否解答正确,以及那些做对的问题是否有隐藏的陷阱,确保自己已全面领会文章主旨。切记,稳健的步伐反而能更快到达目的地!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明白,“信号与系统”主要研究的是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以及系统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将深入理解离散时间信号与连续时间信号,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性质,掌握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工具,这些都是解析和设计系统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掌握的就是信号的基础知识,包括信号的分类、基本运算以及一些常见的信号模型。比如,正弦波、脉冲信号、随机信号等,这些都会在后续的学习中频繁出现。要理解并熟练运用Z变换和DTFT(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这是分析离散时间信号的重要手段。
理解并应用LTI(线性时不变)系统理论至关重要。需理解系统函数H(s)或H(z),它是描述系统特性的重要参数,凭它预测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在实践中,经常需计算和画出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图,这对判断系统的稳定性、频率响应以及滤波器设计都有直接影响。
不能忽视的是,傅立叶分析是理解和处理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信号的强大工具。无论是连续时间信号还是离散时间信号,傅立叶级数和傅立叶变换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这部分时,一定要多做题,尤其是图像的频谱分析,这能帮助直观地理解信号的频域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