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10月23日,界面新闻记者获悉,夸克App上线了AI对话助手。AI对话助手和AI搜索均为独立页面,用户可在App首页顶部切换使用。
此前,曾有传闻称,阿里内部正在由夸克核心团队牵头研发“C计划”,重点方向就是AI对话助手。根据夸克公布的信息,此次夸克上线的AI对话助手就是阿里“C计划”的首个落地成果。
和外界预期不同,阿里“C计划”并非打造一款独立的AI应用,而是直接把像豆包这样的AI对话助手塞进了夸克App。
其背后的意图也不言而喻,阿里要在AI to C战场上和字节旗下的豆包App展开正面竞争。据界面新闻了解,关于阿里“C计划”的解读中,就流传着一种“吃豆人”的说法,即“C”取自经典游戏“吃豆人”(Pac-Man)。
阿里用这种方式进行正面竞争也不难理解。一方面,在AI助手领域,国内市场过去一两年已经跑出了豆包、DeepSeek、腾讯元宝、Kimi、文小言等多款应用,这些应用的活跃用户已经颇具规模,且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较为同质化,再打造一款全新的应用的难度变得非常大。
另一方面,在AI to C领域,夸克已经是阿里手里最强的一张牌,直接用夸克和豆包进行竞争,胜算的几率也更大。AI产品榜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在国内AI应用总榜中,夸克和豆包分别以1.51亿和1.50亿月活用户排名榜单的前两位,比DeepSeek、腾讯元宝等AI助手的月活用户规模高了一倍多。这意味着,AI应用市场第一梯队的竞争主要就在夸克和豆包之中展开。
此前,阿里内部对夸克的定位是AI搜索,主要应用于学习和工作场景。这是因为在承载AI to C业务的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还有一款AI助手类应用通义,其主要应用于娱乐、情感陪伴等场景。
这样的产品定位区分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阿里当时对AI应用市场的理解:学习和工作场景中,用户对AI搜索的需求更强。但随着AI能力的进步以及用户对AI助手应用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很多用户在学习和工作场景中对AI助手的使用也越来越多。
一位接近夸克的人士表示,夸克在进行用户调研时发现,用户在检索较为复杂的信息或者问题时,往往需要在搜索引擎和AI助手之间切换。搜索引擎更容易获得即时、可验证的客观信息,而AI助手适合和用户进行深入探讨以及多轮个性化答疑。在此之前,AI搜索和AI助手大多以独立产品存在,用户体验上存在割裂。此次夸克把AI搜索和AI助手产品融入到一个产品中,也是在尝试打破这种割裂感。
这位人士表示,AI助手被塞到AI搜索中,并非产品功能的简单叠加,用户在聊天框中还能够调用AI相机、AI写作、拍照搜题等功能。
根据夸克方面公布的信息,夸克对话助手接入了阿里最新的Qwen闭源模型。据界面新闻了解,这款Qwen闭源模型并未对外发布,性能比阿里最新发布的Qwen3-Max更强。Qwen3-Max在今年云栖大会上发布,总参数超过1万亿,预训练数据量达36T tokens,是通义千问家族公开发布的模型中最大、最强的基础模型。
这款Qwen闭源模型被夸克团队当做AI助手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AI助手产品普遍存在幻觉率高、信息验证繁琐等痛点,夸克致力于解决这些痛点问题。为此,夸克算法团队与通义实验室成立了联合研发小组,专注于搜索推理与可信生成。
从界面新闻记者的体验来看,针对同一个问题,夸克AI搜索和AI助手提供的信息可以互为补充,内容和维度也比单一形态的产品更丰富。可以预见,夸克将会更积极地争夺用户,其和豆包的竞争也势必会更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