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60万观众,民族舞剧《红楼梦》第400场演出在上海
2021年10月,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在上海文化广场起舞,4年后,它又回到了在上海扬帆起航的地方。
10月25日,《红楼梦》在上海迎来第400场演出,用如诗如画的演绎,带领观众奔赴一场致敬经典的艺术约定。
剧照
剧照
舞剧从黛玉进贾府起、到宝玉归彼大荒终,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同时,通过宝玉的视角展现开十二金钗的群像。
“宝玉不是主角,而是变为一个视角,带领观众去看十二金钗。”导演黎星、李超介绍,“我们想展现的是十二个姑娘。她们的生命像花,也像烟花,在最艳丽的时候凋零,这种悲凉的美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非常重要。”
舞剧在叙事上采取传统章回体的结构,十二舞段各有题名、各自独立,又可串联成篇。同时,舞剧对太虚幻境、元春省亲、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名场面进行了再现。
自2021年试演以来,剧组跨越山海,走进41座城市,吸引近60万观众走进剧场。去年,这部舞剧成功出海,在新加坡连演四场。今年,舞剧相继在中国台北、香港、澳门上演。
“几赴上海,一票难求”“有观众追随七场,从西安拖着行李箱直奔剧院”……这些真实的故事,成为《红楼梦》巡演路上最动人的风景。
剧照
剧照
4年来,《红楼梦》多次来上海演出,2023年更是在上海捧得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
15岁的阳仔此前没有走进过剧场,看完舞剧后对《红楼梦》原著有了实感,“黛玉去世的时候,那块布轻柔地掉下来,象征着她的离开、生命的结束,这让我很震撼。”
阳仔妈妈对《红楼梦》演了400场表示惊叹,感谢剧组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 “了不起!特地带孩子来看,这是她第一次遇见《红楼梦》。”
舞剧不囿于原著,而是以现代审美解构经典,让“红楼”不再是书架上的文字,成为可感、可舞、可共鸣的舞台生命。10月15日-16日,《红楼梦》登台重庆施光南大剧院,角逐中国舞台艺术最高政府奖 “文华奖”。
“没有观众,就没有这400场的坚持。”江苏大剧院总经理、民族舞剧《红楼梦》出品人廖屹说,以黎星、李超为代表的每一位主创和主演,用年轻的艺术审美共同打造了作品,展现《红楼梦》中的人生百态,“是大家的掌声、眼泪与不离不弃,支撑着我们一路走到今天。”
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由江苏大剧院出品、南京民族乐团联合出品、黎星工作室联合制作。400场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在上海演出的第400场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