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展讯|埃及文物的热度与印象派的破冰
历经20年建设,大埃及博物馆将于11月4日全面开放。馆藏文物超过10万件,首次完整集中展示法老图坦卡蒙的5000余件随葬品,此外还展出修复后的胡夫太阳船、拉美西斯二世巨像等文物。世界各地也正在举行多场埃及展览,值得关注。
印象派是现代艺术的破冰者,而表现主义则是现代艺术精神的深化者,它们的艺术主张虽然不同,但都敢于颠覆传统绘画的理论束缚。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穆特展,展现如何通过对形状与轮廓的强调,与新兴的抽象艺术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的印象派展览,则以“室内”为主题,捕捉现代都市生活的细腻瞬间。波士顿美术馆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联合策划的印象派展览里,则能看到奔放而自由的笔触如何展现画家的内心世界。
大埃及博物馆开馆
展期:11月4日起
地点:埃及吉萨金字塔景区附近
大埃及博物馆外观
内部空间
博物馆建在吉萨高原的入口处,距离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仅有约2公里。从博物馆的玻璃幕墙可以直接眺望到三座宏伟的金字塔,这种设计使得文物与它们的原始背景形成了无与伦比的视觉联系。
这一埃及最大的文化工程,于2002年选址,2005年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1亿美元,并于去年秋季开放部分展厅。如今,这一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超过10万件,首次完整集中展示法老图坦卡蒙的5000余件随葬品,此外还展出修复后的胡夫太阳船、拉美西斯二世巨像等文物。核心展品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距今已有3200年,高达11米、重达83吨,于1820年在古孟斐斯附近以碎片状态被发现。
大埃及博物馆总投资金额高达11亿美元,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它是当前全球规模最大、专注于单一文明的考古博物馆。展厅没有固定的参观路线,呈现出一种少有的“非教学性”体验。
发现古埃及
展期:2025年10月16日 – 2026年3月15日
地点:荷兰莱顿国立古物博物馆
新华社图
展览汇集500余件精选文物,包括十余具彩绘木乃伊棺椁、动物木乃伊、黄金珠宝及首次公开的手稿,部分展品与卢浮宫借展文物“重聚”。展览以十位跨国跨时代学者的视角,串联古埃及人、阿拉伯旅者、欧洲探险家到现代考古学家的“埃及热”,揭示5000年文明如何被不断再发现。
“埃及神祇”主题展
展期:2025年10月12日 - 2026年1月19日
地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迈步的托特神》,公元前332-前30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展览旨在揭示古埃及宗教艺术中神秘且常带有超现实意味的特质。在古埃及人看来,神像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神灵降临人间的载体,是连接凡人与神界的重要媒介。
这是大都会博物馆十多年来规模最大的古埃及艺术特展,汇集了约210件珍贵文物。观众将在展览中了解25位古埃及的重要神祇,如鹰头人身的法老守护神荷鲁斯、战争女神塞赫麦特、创世神拉、冥王奥西里斯等,探索这些神祇在古埃及日常生活中扮演的多种角色,以及如何帮助人们应对生活的不确定性与永恒的死亡。
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馆珍藏
展期:2025年11月20日-2026年8月31日
地点:中国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厅
河马像
将展出由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借出的250件珍贵文物,展品来自其下属的七间博物馆,包括埃及国家博物馆、古尔代盖博物馆、苏伊士博物馆、卢克索博物馆、索哈杰省博物馆、马特鲁省博物馆及谢赫村省博物馆。展品年代横跨近4000年,种类丰富,包括巨型雕像、石碑、木乃伊棺椁和面具、首饰、日用品,以及动物木乃伊等;当中不少更是首次在埃及境外巡展,极具历史与学术价值。
加布里埃尔·穆特:世界的轮廓
展期:2025年11月7日- 2026年4月26日
地点: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安娜·罗斯伦德肖像》(Portrait of Anna Roslund)穆特,1917年,布面油画
《鸟儿的早餐》(Breakfast of the Birds),穆特,1934年,木板油画
加布里埃尔·穆特(Gabriele Münter,1877–1962)是20世纪初欧洲现代艺术的先锋人物,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团体“青骑士”的创始成员之一。她主张通过色彩与形状表达情感和精神理念,不断尝试革新风景画、静物画和肖像画等传统绘画体裁,将日常题材转化为大胆而独具匠心的作品。穆特并不模仿现实,而是力求“传达本质”,为当时崇尚纯粹抽象的现代主义运动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在德国公立艺术学校普遍将女性拒之门外的时代背景下,加布里埃尔·穆特成功开辟了自己的艺术道路,成为慕尼黑前卫艺术界的领军人物。她大胆运用鲜艳色彩,对传统绘画进行重构,并通过对形状与轮廓的强调,与新兴的抽象艺术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本次展览汇集了约60幅绘画及19件摄影作品,聚焦于穆特在1908至1920年间的创作。三个展厅中展出五十余幅画作,以及她在1898至1900年间旅居美国期间拍摄的十九幅照片。这些早期影像由便携式盒式相机拍摄,体现出她对构图与光线的敏锐洞察。1908年,在游历欧洲和突尼斯后,穆特回到德国,开始发展出她标志性的鲜艳色彩。她早期的画作清晰地反映了她在色彩与形式方面的激进探索。
奥赛博物馆印象派藏品展:室内故事
展期:2025年10月25日- 2026年2月15日
地点: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
《全家福(贝莱利家族)》,埃德加·德加,1858-1869年,奥赛博物馆藏
《火鸡》,克劳德·莫奈,1877年,奥赛博物馆藏
提及印象派,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描绘户外光影变幻的风景画。然而在19世纪下半叶,随着巴黎迅速转型为现代化都市,印象派艺术家们也创作了大量表现室内场景的作品,甚至为私人宅邸绘制装饰画与实用艺术品,展现出印象派与“室内”主题之间深厚而鲜为人知的联系。
本次展览汇集约100件油画、素描及装饰艺术作品,其中约70幅杰作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该馆素有“印象派大厅”之称,并联合吉维尼印象派博物馆、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等机构共同呈现。展览通过“室内肖像”“日常情景”“室内的外光与自然”及“印象派的装饰”四个单元,系统梳理印象派如何以私人室内空间为舞台,捕捉现代都市生活的细腻瞬间。
作为奥赛博物馆近十年来在日本最大规模的印象派专题展,展览不仅首次展出德加青年时期代表作《全家福(贝莱利家族)》,更集结马奈、莫奈、毕沙罗、莫里索、雷诺阿、塞尚等大师作品。无论是德加笔下敏锐的室内人物肖像,还是雷诺阿画中充满温馨光感的居室场景,抑或是艺术家们为装饰私人空间所创作的墙面与摆设,皆揭示了印象派在“室内”这一主题中所拓展的审美维度与时代精神,邀请观众从另一视角重新发现印象派的丰富面貌。
梵高展:家族延续的画家梦
展期:9月12日-12月21日
地点:日本东京都美术馆
《作为画家的自画像》,梵高,1887年12月-1888年2月
《农舍》,梵高
展览以荷兰梵高博物馆藏品为核心,呈现了梵高的画作、书信以及罕见的梵高家族收藏的其他艺术家画作等,讲述在梵高辞世后,梵高的弟弟提奥一家在梵高作品保存与传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览展出的梵高画作主要来自提奥一家的收藏,涵盖梵高早期至晚期的作品,不仅勾勒出梵高的创作生涯,亦见证了提奥一家让梵高声名远扬的历程。尤其值得注目的是一幅《作为画家的自画像》,梵高的弟媳约翰娜·邦格(Johanna Bonger)(1862–1925)曾回忆说,在梵高所有的自画像中,这幅画最接近她第一次见到梵高时的印象。梵高家族的收藏历史,始于文森特·梵·高去世后,大部分作品由他的弟弟提奥继承。三位家族成员,他们不仅继承了这些收藏,还为将文森特的作品推广到全世界做出了贡献。
走进现代:波士顿美术馆藏印象派作品展
展期:2025年11月14日- 2026年3月1日
地点: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吉维尼附近山谷的罂粟田》(Poppy Field in a Hollow near Giverny),莫奈,1885年,布面油画
《卡普马丹,芒通附近》(Cap Martin, near Menton),莫奈,1884年,布面油画
本次展览由波士顿美术馆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联合策划,集中展出逾百件来自波士顿美术馆的印象派馆藏作品。展览以“城市生活”“性别”“土地与环境”等主题为线索,通过雷诺阿、莫奈、马奈、塞尚、德加等大师的经典画作,引领观众从艺术家的独特视角,见证19世纪现代性的诞生。
“印象派”一词最早用于指代19世纪法国的艺术家,他们运用自由奔放、笔触粗犷的风格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瞬间。这些作品在最初展出时曾引发争议,但如今,克劳德·莫奈、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和埃德加·德加等艺术家的作品已成为经典。除了其美感之外,印象派作品还以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共鸣的方式,捕捉到了现代主义的萌芽。
莫奈与威尼斯
展期:2025年10月11日 - 2026年2月1日
地点: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
《孔塔里尼宫》,莫奈,1908年
本次展览作为纽约近25年来规模最大的莫奈主题展,共展出超过100件艺术品、书籍和照片等,汇集了莫奈整个职业生涯中的代表性作品以及19幅威尼斯系列画作,例如布鲁克林博物馆收藏的《总督宫》和旧金山美术博物馆收藏的《威尼斯大运河》。部分作品为1912年以来首次公开展出。
展览中的莫奈威尼斯系列画作将与卡纳莱托、保罗·西涅克、约翰·辛格·萨金特、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等人的作品进行对话。
马奈与莫里索
展期:至2026年3月1日
地点:美国旧金山荣誉军团博物馆
贝尔特·莫里索,《从特罗卡德罗广场眺望巴黎》(局部),约1871-1872年
爱德华·马奈,《世界博览会》,1867年
爱德华·马奈(1832-1883)与贝尔特·莫里索(1841-1895),前者是现代绘画的先驱,后者是印象派画家中的女性艺术家。这场特展讲述两人之间的艺术友谊,以及艺术创作上的相互影响。
莫里索自己的作品最初多被视为马奈作品的延伸。而在马奈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在绘画主题、用色和用笔上逐渐效仿了莫里索的绘画风格。
雷诺阿的素描
展期:2025年10月17日 - 2026年2月8日
地点:纽约摩根图书馆与博物馆
《年轻女孩画像》(Portrait of a Girl (Elisabeth Maître)),雷诺阿,1879年,纸本粉彩画,阿尔贝蒂娜博物馆藏
本次展览作为近百年来的首次尝试,对雷诺阿的纸上作品展开了系统性梳理与研究。展览由纽约摩根图书馆与博物馆联合巴黎奥赛博物馆共同策划,汇聚了近一百件素描、粉彩、水彩、版画及油画,集中呈现艺术家在纸本创作中所展现的风景与人物题材,捕捉他在不断探索中形成的鲜活灵感与精妙构图。
奥古斯特·雷诺阿(1841–1919)虽以油画闻名,被视作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但其在素描、水彩与粉彩方面的创作,尽管长期未受到足够关注,却是贯穿他漫长艺术生涯的核心实践。
展览将系统回顾雷诺阿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艺术轨迹——从早期学院训练中的人物习作,到捕捉城镇与乡村风光的印象派写生;从正式的肖像委任作品,到为亲友所作的私人画像,全面展现其艺术语言的演进脉络与创作方法的多元面向。
独角兽:艺术中的神秘野兽
展期:2025年10月25日- 2026年2月1日
地点:德国巴贝里尼博物馆
展厅内部
《女人与独角兽》(Woman with a unicorn),Giorgione,1510年
独角兽象征着自由与不屈,象征着纯洁与天真,象征着自然与温情。然而,人们对这种神奇生物的迷恋并非始于今日,而是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前,并在许多文化中广泛流传。独角兽的故事起源于印度,并从那里传播到中国;途经波斯和埃及,最终抵达欧洲,在那里它被赋予了多种含义。独角兽被视为基督的象征,出现在许多祭坛画中;作为贞洁的象征,它常常与一位年轻女子一同出现;据说它的角拥有神奇的药用价值,因此许多药剂师以这种神话动物的名字来命名他们的店铺。
展出约150件作品和物件,其中包括阿诺德·勃克林、阿尔布雷希特·丢勒、汉斯·巴尔东·格林、安吉拉·汉佩尔、丽贝卡·霍恩、勒内·马格里特、古斯塔夫·莫罗、奥雷莉·内穆尔、奥拉夫·尼古拉、约阿希姆·桑德拉特、玛丽·塞西尔·泰斯和马尔滕·德·沃斯等艺术家的作品。展品的历史跨度从公元前两千年至今,涵盖绘画、版画、雕塑、手稿、挂毯、影像作品以及珍藏室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
“这些作品很多都很少外借。我们很高兴我们的展览方案能够说服来自16个国家的80多家藏家。”巴贝里尼博物馆馆长Ortrud Westheider说。此次展览的借展机构包括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德累斯顿绿穹珍宝博物馆、巴塞尔历史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和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友人相伴:17世纪伦敦肖像素描
展期:2025年9月23日- 2026年1月25日
地点:大英博物馆
《年轻绅士》,Richard Gibson,约1675年
《小女孩》,Richard Gibson,1669年
《女子》,Peter Lely,1618-1680年
该展览聚焦17世纪伦敦的肖像素描传统,呈现当时一群活跃于伦敦的画家圈及其友人、家族或同行的肖像。重点作品包括:由Samuel Cooper (1609-1672)与Richard Gibson (1615-1690)两位重要肖像画家所作的稀有素描作品。展品并不仅限于传统的“贵族官方肖像”,也包括工匠、仆人、艺术家朋友之间以更“日常”“亲密”姿态表现的肖像图像。展览旨在揭示:在17世纪伦敦的艺术圈中,肖像不仅服务于荣誉或官方身份认定,也常表达私人关系、友谊、家庭情感。
Gibson创作的年轻男子肖像充满庄重之意,可能是用作家族纪念物。Beale在素描本中记录轻松的日常活动,例如抽烟和吹竖笛。Lely为女儿所绘的速写展现出父亲对孩子的亲情。Kneller绘制的艺术赞助人肖像传递出两人共同的艺术追求。
馆藏素描与版画展:寓言与抽象
展期:2025年9月4日- 12月9日
地点: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不同于大型旅行展,本展建议参观时慢慢“读”作品:观看版画的刻线、印刷痕迹,分析素描的构图、手迹、修正痕迹。本次展览将探讨艺术家如何赋予作品多层次的复杂含义,展出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象征符号讲述故事、思想和情感的寓言画,一类是通过线条、色彩和图案进行暗示的抽象画。
将“寓言”这一传统艺术中的象征手法,与“抽象”这一现代艺术维度相结合,呈现素描与版画媒介中从具象到抽象的视觉演变。
法国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创作的《爵士乐》系列以大胆、色彩斑斓的图画勾起人们脑海中有关马戏团、民间故事或旅行经历的欢乐回忆。美国法裔艺术家路易斯·布尔乔亚的版画系列《他消失在完全的寂静中》通过寓言和抽象的手法绘出自己的心理肖像。
《一幅寓言画》(An Allegory),Adam Gutmann German,1598年
《一名女性舞者习作》(Study of a Female Dancer),Otto Greiner,19世纪末-20世纪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