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安全科学与减灾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川大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安全科学与减灾考研全攻略——全国热招中!

四川大学安全科学与减灾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11月底肖八(肖秀荣八套卷)就出来了,肖秀荣的题目是中规中矩,经过1000题的训练,我选择题分数在38分左右,因为我还没看时政题目,时政也只要用肖秀荣的一本时政小册子就行了,把小册子上面的时政题做熟,足以。我搞完时政,选择题就在42分左右了,如果政治想冲刺80的话,肖八的大题也要挑重点背一背。12月,肖四出来,大题都尽量背下来。徐涛的小黄书在十一月底出,拿到书赶紧背,小黄书的答案比肖秀荣的答案要好,一样的逻辑清晰,背起来非常流畅,如果不放心不买肖四,我建议两个都买,对比着背,我就是这样的。其他的模拟题我都没做,没有时间了,我已经把政治里最精华的两大家资料用过,其他时间就留给了专业课。
考研数学方面:
我从三月起便浏览了课本,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然后直到五月才重新开始深入学习,这次选择了数学全书。起初,我以为基于大学期间扎实的数学基础,全书应当不成问题。然而,真正开始阅读后,我发现它比我预想的更具挑战性,往往需要花费两三天才能消化一个章节。最初,我会尝试不看答案独立解题,但时常遇到困难或错误,这让我备受挫折,甚至有时会直接查看答案。后来我改正了这个习惯,并在六月底左右完整地做了一遍,但我仍未能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接着,我想试试分级习题集,却发现难度更高,没过多久我就转向了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我发现,《复习指南》在完成全书后再读,变得容易许多,其中充满了技巧,某些解题策略与李永乐的方法不同,我个人更倾向于李永乐。我把《复习指南》当作一种补充材料。到了七月下旬,我又重读了一遍全书,这次我对知识有了系统性的理解,明白了每个问题的核心所在。在第二次通读全书的同时,我也完成了660题,尽管大部分是选择和填空,但有些题目的运算量堪比大题,非常有价值。刚开始我错误颇多,而且越往后做,越发现很多知识点会被反复考察。到了八月底,我完成了第一轮660题。九月开学,我没有去上课,而是开始了第三次全书复习和第二次660题练习,随后开始做历年真题,按时间顺序进行,保留最后两年的题用于模拟测试。做题时不应过分关注分数,关键是掌握知识点。到了十月中期,我已经完成了十多个真题套卷。那时,我购买了市场上流行的模拟题,包括张宇、汤家凤和李永乐的。到十一月中旬,我开始第二轮真题训练,并着手整理错题本,对同类错题进行分类。进入十二月,我开始做张宇的八套卷,同时也买了四套卷和合工大的,不过后者难度过高,每次动笔都觉得无从下手,最终放弃了,我主要集中精力于李永乐的6+3和真题错题。在最后的两天里,我用剩下的两年真题进行了最后的实战演练。总的来说,重要的不是书的数量,而是质量。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和大学英语四六级我感觉关系不大,完全可以通过一年甚至是半年的时间来掌握。英语和数学一样不是突击一下就能解决的,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复习首先要学会背单词,单词是英语的基础,一定要先学单词再学什么语法和技巧,我认为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黄金循环的过程。所谓黄金循环,是从单词到长难句,从长难句到阅读,从阅读到题目,从题目到阅读,从阅读到长难句,最后由长难句再到单词的一个循环。这个循环是先背单词,尤其是高频词汇,一定是考了又考的单词,把单词背得差不多了,拥有一定的词汇量了,再学习长难句,长难句掌握了,就可以开始做阅读了,开始做阅读一定是错的很多的,这说明你还是没有把阅读真正理解,这个时候要看答案,看一个问题在文章中对应哪个长难句,再去把这个长难句彻底搞懂,对长难句中的单词重点记忆,这就是所谓的黄金循环。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运筹学,这是一门融合数学、统计和计算机科学的学科,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这个领域,对灾害预防和管理有重要的理论支持。理解和掌握基础概念至关重要。运筹学涉及线性规划、网络流、动态规划、整数规划等多个子领域,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模型和解法,要深入理解这些基本模型和算法的工作原理。
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建议大家先从教材入手,系统地阅读并做笔记,将每一个概念、公式和例题都梳理清楚。例如,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需理解如何构建标准型,以及迭代过程中的判断规则。不要忽视了对图论的理解,像最短路问题、最大流问题等,这些都是网络优化的重要工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量的习题练习必不可少,凭经典的教辅书籍或者在线资源获取题目。遇到难题不要急于求解,试着自己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去尝试解决,这样加深记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编程能力也是运筹学的一部分,学会使用像是Python的Pulp库或MATLAB的 Optimization Toolbox等工具,帮助你更高效地实现模型并求解。
再者,理解运筹学的实际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你查阅相关文献,看看运筹学如何被应用于灾害风险评估、救援路径规划等问题中,这样既能提升专业素养,也能激发你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非常有效。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不同的思维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有助于理解和消化复杂的概念。记得保持好的心态,面对困难要有耐心,自己能够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