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刷屏!中国第三城,定了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11月05日 21:15:22

文 | 凯风

深圳,再次闪耀全球。

近日,国家宣布 2026 年 APEC 会议将在深圳举办,深圳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的 " 中国 APEC 第三城 ",旋即引发全球刷屏。

为何是深圳?

11 月 3 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指出:

深圳被誉为中国 " 硅谷 " 和 " 南方科技中心 ",是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之一,集中了中国 " 十五五 " 规划建议中的许多重点发力的先进产业,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的象征。

作为 " 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的象征 ",深圳能成为 2026APEC 的主场并不令人意外。

而以中国 " 硅谷 " 相称,更是一锤定音,奠定深圳作为 " 国家创新型城市 " 的底色,更凸显深圳之于国际科技竞争的重要性。

从小渔村变身国际大都市,从 " 世界工厂 " 跃居中国 " 硅谷 ",从南海之滨走向世界舞台,深圳做对了什么?

01

深圳,何以成为中国 " 硅谷 "?

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硅谷 " 之名无人不知。许多地方都以 " 下一个硅谷 " 作为期许,国内也有多座城市以中国 " 硅谷 " 自诩。

但能与硅谷直接对标且同场竞技的,深圳无疑是最具竞争力的一个。

在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中,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科创 " 双中心 " 使命。

作为核心引擎之一,深圳则拿下" 国家创新型城市 "、" 全国先进制造业高地 "、"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 "等多重战略定位。

无论深圳之于硅谷、广东之于加州,还是粤港澳大湾区之于旧金山湾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之于硅谷 101 公路,在各自国家都扮演着相似角色,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挑起大梁。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一直都是硅谷的学习者、追赶者。如今,随着高科技产业崛起,在众多关键领域,深圳正在形成齐头并进乃至赶超之势。

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 2025 年全球百强科技集群," 深圳 - 香港 - 广州 " 创新集群首次登顶,超过以硅谷为主体的 " 圣何塞 - 旧金山集群 "。

" 深圳 - 香港 - 广州 " 集群何以后来居上?

不只因为科技企业、创新人才、风险资本等创新要素一应俱全,更重要的是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两条腿走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得先机。

众所周知,硅谷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源地,也是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的中心,在高端算力芯片、大模型等核心领域形成 " 卡脖子 " 优势。

但深圳不仅形成 " 破壁 " 之力,而且在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终端等 " 人工智能 +" 领域,隐隐然有了领先优势。

从以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为代表的科技 " 四大龙头 ",到层出不穷的人形机器人 " 十三太保 "、3D 打印 " 四大天王 ",再到智能终端企业群雄争霸

深圳正在形成覆盖大模型、算力芯片、具身智能、智能硬件在内的全产业链体系,剑指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正如在硅谷成长壮大的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所直言的:

" 大湾区是唯一同时拥有机电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地区 "。

可见,中国 " 硅谷 " 只是深圳的当下;对标硅谷,成为硅谷,超越硅谷,则是未来的新使命。

02

创新,才是城市竞争的硬道理。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 GDP 达 2.79 万亿元,同比增长 5.5%,相比上半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连续多个季度保持 5% 以上。

将时间拉长,2020 年以来,深圳 GDP 总量从 2.8 万亿增长到 3.6 万亿以上,未来一到两年有望站上 4 万亿大关,成为我国第三个 4 万亿城市

要知道,过去几年,地缘冲突不断,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关税战扰动不绝,地处国际最前沿的深圳首当其冲,但经济依旧保持强大韧性。

经济韧性的背后,显然不是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所能解释。只有创新驱动,才有抵御经济周期和地缘波动的力量。

深圳经济能够扛住重重压力,主要得益于创新的贡献。

数据显示,深圳 2024 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 2400 亿元,研发强度从 4% 提高到 6.6% 左右,与国际发达城市处于同一水平。

这背后,科技企业贡献不容低估。深圳企业研发投入占总投入的 90% 以上,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 2025 民企研发十强企业中,华为、腾讯、比亚迪等深企跻身前五。

同理,过去几年,深圳能跃居并站稳中国工业第一城,摘下" 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 无人机第一城 "、" 机器人第一城" 等桂冠,与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爆发不无关系。

这些产业,正是 " 未来 10 年中国再造一个高新技术产业 " 的重点,也是 " 十五五 " 规划重点布局所在。

最近发布的 " 十五五 " 规划建议,46 次提到 " 科技 ",61 次提及 " 创新 ",56 次提到 " 产业 "、6 次提到 " 新质生产力 ",凸显科技创新之于未来的重要性。

在此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提 " 两个转向 ",同样意味着简单的规模扩张早已不合时宜,创新驱动取代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可谓大势所趋。

无论是国家战略布局还是城市发展大势,都决定了创新的重要性。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深圳就以高新技术产业为追求,先行一步开启了 " 二次创业 "。

近年来,在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深圳更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指引,抢滩新质生产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树立 " 先行示范 " 的创新样板。

如今,创新已成为深圳的发展底色,既是城市竞争的关键底牌,也是走向世界的重要跳板。

03

这不是深圳第一次迎来 " 高光时刻 "。

即将开幕的" 十五运会 ",创下了两个首次: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闭幕式首次由深圳承办,凸显粤港澳协同发展、广深唱响 " 双城记 " 的新格局。

去年底,国务院批复各大城市 2035 总体规划,深圳虽然不是国家中心城市,却拿下独一无二的" 全国性经济中心 " 和 " 国家创新型城市 ",含金量只高不低。

早在 2019 年,深圳获批建设先行示范区,这是继经济特区之后深圳拿下的又一个新定位,标志着从 " 先行先试 " 到 " 引领示范 " 的跃升。

其间,深圳跻身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成为最早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之一 ……

从 " 单兵突击 " 到 " 抱团发展 ",从 " 一枝独秀 " 到 " 引领发展 ",深圳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10 年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表示 " 深圳将超越硅谷 ",6 年多前又发出 " 深圳将成为地球经济中心 " 的豪言。

这一说法在当初曾引发巨大争议,但时间正在写下最好的证明。

几年过去,深圳已坐稳中国经济第三城,跻身中国 APEC 第三城,登顶工业第一城、外贸第一城、企业创新第一城,跃居全球第一大科技集群,成为世界一线城市(Alpha 级)……

从经济到科技再到产业,从都市圈到城市群再到全球,深圳经济竞争力、城市综合能级、国际影响力迎来全方位跃升,一个更为 " 全能 " 的深圳呼之欲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