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信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清华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话不建议太早准备吧,我两年都是在十月份左右政治大纲解析出来之后才开始准备的。用的书主要就是教育部出的那本政治大纲解析,这本书我是搭配徐之明老师的考研政治红宝书逻辑图解来看的,这本逻辑图解可以把政治框架给捋清,尤其是马原和史纲部分。还有搭配肖秀荣老师出的一些辅导书,比如他的命题人1000题就可以用来刷选择题很不错的,政治选择题是最最重要的,这决定了你政治能不能上70分,政治选择题我主要是做了1000题还有红宝书的900题,然后就是历年政治真题的选择题了。大题的话我是觉得没有必要那么早就开始背了,我自己是到考前2个礼拜才开始背政治大题部分的,可以用的材料很多,主要推荐肖秀荣系列的吧,像肖四、命题人八套卷等等都可以最后背一背的,考场上一般都会考一些你背过的知识点,到时候就根据题目来作答了。当然政治的字和保持卷面的整洁还是很重要的,大题方面如果答到点上了,然后写的比较工整应该得分不会很低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重中之重,任何一个考数学的考生都应该把时间的重头放在数学上,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理清概念和做题巩固,一定要怀着攻关的态度去对待,毕竟不是每一年的数学都像2017年那么简单,教育部出过2016、2018年的难度,就不敢保证没有下一个2016年的出现。数学的复习我没有用张宇的书,可能我还是觉得有地方难度大了一点,我选的是李永乐王式安的全书,送了一本同步习题和660题,第一遍复习就是这么多东西。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7到10月我看了两遍全书,每一题都做了两遍,然后从头到尾把同步习题做了一遍。10到11月,我把660题的选择题(叫660题但是一本书快1000题),大概有500题,出得都很有水平,我做了两遍,填空题我觉得有些过于冗杂,就没有做,不过还是推荐有余力的做完,对夯实基础有好处。11到12月,我主要是把2000到2016年的考研真题全部做了一遍并且仔细钻研了一下错题,最后的半个多月买了张宇的八套卷,并做了近两年的真题,保持一下自己做题的手感。我个人觉得对个人水平提升最大的还是刷李永乐660题和历年真题的时候,自己的做题节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到了。考研数学题量很大,9个大题,我是按照顺序做的,这个按个人喜好,但是一定要拥有并保持自己的做题节奏,千万不要盲从他人,在考场上临时变换节奏。
考研英语方面:
我保持着每日精读一篇的习惯,全书收录了十年间的40篇阅读理解。每一篇文章我都仔细剖析了三次,这样一来,四个月就悄然流逝了。接着,我便开始专注于记忆作文素材,准备迎接考试。我的阅读步骤如下:首先,初次阅读时我会完成题目,并查阅并记住新词汇的英文含义,因为中文解释可能不够精确;其次,在第二次阅读时,我会再次做题,并将文章逐句翻译成中文。起初我用纸笔记录,但后来为了省事,我选择在脑海中默默转化成中文,同样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三次阅读时,我会留意那些精彩的句子,打算用于写作部分。由于此时已接近复习尾声,我开始着手准备作文。至于翻译部分,其实无需额外大量训练,当你的阅读基础打牢后,只需要集中精力练习最近15年的翻译题目,掌握正常的语序以及如何将长句简洁地翻译成短句。每道翻译题价值两分,共有四个评分点,每个点半分。通常来说,答案由四个小句组成一句,据此可以推敲出合适的断句方式。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等多个核心领域。这些知识点相互关联,形成了一张庞大的知识网络。对电路理论,理解和运用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是基础,深入理解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则是解题的关键。电磁场理论中,麦克斯韦方程组的重要性不言喻,需掌握其物理意义和应用。信号与系统部分,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熟悉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数字电子技术涉及到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对硬件设计有直接影响。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理论知识需凭大量的例题来加深理解,尤其是那些抽象的概念,如傅里叶变换的理解,凭解决实际问题来逐步领悟。对电路分析,画出电路图,使用等效替换法进行分析能帮助更好地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电磁场理论则需结合实际的物理现象去思考,比如电场和磁场的变化如何影响电磁波的传播。至于数字电子技术,动手做实验,用逻辑笔或者示波器观察电路的实际运行情况,会比单纯看书更直观且深刻。
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的练习也必不可少。它们帮助你了解考试的难度和风格,也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自有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复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定期回顾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也很关键。面对复杂的公式和繁多的知识点,可能会感到压力,但,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能够突破难关,成功征服这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