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计算机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复习,无需过早着手,九月以后开始就绰绰有余了。我在大纲发布后才正式启动政治复习,那时我已经背完了两轮英语词汇,完成了张剑阅读教材的第一遍,专业课程也读了两遍。考虑到我身为理科生,政治基础不及文科生扎实,所以从那个时间点起,我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政治复习上。在政治科目中,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个重头戏,也是难点所在,建议下届考生提前投入更多时间深入学习,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多项选择题、单选题和论述题中,且理解难度较高,是区分分数的关键。不推荐自学大纲,因为其中涵盖的知识点过于繁杂。如果基础知识薄弱,报名参加辅导班可能更为可靠,老师会侧重讲解重要考点。除了上课,大量做题是考研的必要环节,有助于巩固理解并增强记忆。我推荐风中劲草的练习题和肖秀荣的系列习题,尤其是临考前的最后几套,因为它们的知识点贴近考试,题目解析清晰明了。到了十二月左右,如今年的政治试题偏向冷门,未覆盖一些重要的时事热点,大题设置也有点出乎意料,过分依赖培训机构可能会吃亏。当然,今年难度较大,预计明年会相对简单些,下一届考生在备考政治方面或许会更幸运。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三,学习数学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像我就属于对数学比较感兴趣的那类,但是我最突出的弱点就在于很马虎,老是算不对,这在实际考试中是很吃亏的。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我可能每道题都有一定的思路,但是最后的结果是每道题都有扣分。所以大家在基础知识已经扎实的前提下,一定要更注重计算能力。数学的辅导书我买了很多,做了很多,结果就是每个阶段我都在买数学参考书,个人而言也比较推崇数学的题海战术,当然在题海战术之后更要注重总结。总的来说,数学也就两点、一个是基础、一个是练习,学习基础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到最后就是一种每天定时定点期待做题的状态;然后练习不是说每道题自己知道怎么做就ok,一定要每个环节都要亲自实践、亲自练习,这样在临场考试时出的差错也会少一些。我数学还买了一本华科大出版的《数学解题方法大全》特别开眼界,不过题量很大,如果对速度没自信的孩子最好别买,自认为速度较快,可我也只是做了3遍。没办法,题量太大了。
考研英语方面:
楼主用到的资料:考研英语词汇(俗称红宝书),张剑的历年真题、阅读理解150篇(俗称黄皮书)、完形填空、新题型,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英语我的学习比较特殊,我不喜欢背单词书,所有的单词书不管多厚多薄从来没背过记不住。下载了一个背考研单词的APP,背累了玩会儿手机,欺骗自己还在学习。。哈哈,不过讲真,我感觉这样比背一厚本书有效率。英语主要靠阅读,阅读主要做真题,我考了两年真题都没做完,其实应该做上3.4遍的。做真题的时候,最好按规定的考试时间来,我习惯一做一整套,对自己的阅读得分能力有一个比较准备的判断,然后仔细分析选错的选项,为什么会选错,在选错时犯了什么错误,实在理解不了的就别钻了,大家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总会不同,逼死强迫症啊。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是编程的灵魂,它关乎如何高效地存储和处理信息。理解并熟练运用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是基础,排序和查找算法则是提升效率的关键。我建议凭编写实际的代码来深入理解这些概念,例如用C++或Python实现各种算法,LeetCode等在线平台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能帮助巩固和提升。
计算机组成原理涉及硬件层面的知识,包括CPU、内存、I/O系统等。这部分需理解计算过程的物理机制,例如指令集、运算器、存储层次等。我推荐使用像"计算机组织与设计"这样的经典教材,结合实践性的实验,如虚拟机模拟,加深对硬件运作的理解。
再者,操作系统的学习则需把握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四大主题。理解操作系统的内核运行方式,以及如何进行资源调度,对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参考"现代操作系统"这本书,并配合Linux的实际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网络是连接世界的基础,TCP/IP五层模型是其核心。要理解每层的功能,如网络接口层的数据链路控制,传输层的TCP和UDP协议,应用层的各种服务等。阅读"计算机网络"一书,结合Wireshark等工具进行网络封包分析,深化对网络原理的理解。
复习过程中,我强调的是理解非死记硬背。多做笔记,绘制思维导图,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这样既能提高记忆效率,又能增强理解和应用能力。定期自我测试,凭模拟试题来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