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武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武汉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不用准备过早,我当时大概就是9月份下旬开始看的,大纲解析看了一点便扔下了,觉得太多太杂,就买了风中劲草系列看了,觉得那几本书很好,特别是习题,也要好好做。最后阶段就是做模拟题了,个人认为肖秀荣老师的最后四套还是好的,还有最后我也看了他的那本重要的知识点总结(忘记名字了)。另外奉劝大家不要再相信政治客观题选项有规律的话,做完之后还有很长时间,结果就把客观单选题答案弄到一起,对比一下又改了几个,结果悲剧了,之前对的都改错了,真是悲剧。
考研数学方面:
从三月至四月末,我集中精力研读高数教材,其中课后习题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有彻底理解和完成例题及课后习题,才能确保扎实的高数基础。我当时忽视了这一点,在后期实践真题时遭遇了不少困难。我选用的是李永乐全书中的高数章节,而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则未看教材。起初,概率论对我来说有些挑战(由于大二时未曾专心学习),但一旦深入进去,发现其实最为简单。这些资料我重复研究了三次,还额外完成了一本随书附带的练习册(若时间紧张,这一步可省略)。进入十月中旬,直至十二月初,我专注于历年真题,大约完成了二十年的试题,每日一练,严格控制时间以提升解题速度。遇到难题或不确定的答案要做标记,然后对照答案评分,接着回顾相关知识点,整个过程至少重复一次。留出最近两年的真题在考前短暂练习。十二月后,重温基础知识的笔记是必要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尝试模拟题,我选择了张宇的最后四套卷,难度较高。我还购买了660题,专门针对选择题和填空题,但由于难度较大且时间紧迫,只做了一部分,推荐十一月前有充裕时间的同学去做,这对提高选择填空题的解答能力很有帮助。再次强调,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切勿急于求成地做真题,大纲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都需全面掌握,无论看似多么不重要,这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的体验。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历年真题,我以张剑的黄皮书为材料,97年至04年的试题重做了两次,而05年至19年的则反复练习了五次。第一次侧重于翻译,将阅读部分逐字译成中文,对比我的版本与标准答案的差异,确保彻底理解文章内容,这样自然能解答好题目。第二次再翻译时,我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寻找每个问题的答案,较少依赖解析。05年之前的我没有再重复,但05年至19年的每一天我都坚持完成两篇阅读,并详细研究解析,剖析每篇文章的解题策略和设题要点。这一阶段也开始接触完形填空和新题型。第三次,我专注于找出每年试题中的陷阱,了解其命题方式,归纳各种题目的答题技巧。最后一次则是完整地进行模拟测试。我还特意保留了19年的试卷作为模拟,实际成绩并不理想,让我颇受挫败。但现在看来,在复习过程中不必过于纠结正确与否,重要的是持续努力,每天都会有进步。翻译训练从一开始到考试前一天,每天坚持一句,先是跟从何凯文的每日一句,然后转为翻译真题,总共进行了大约三次。至于作文,我在暑假后开始学习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根据主题和题型来背诵,两天一篇,第三天默写一遍(这个环节至关重要)。背完一个主题后,我会尝试撰写一篇相关主题的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课程,它涉及到晶体结构、固态物理、材料性能等诸多方面。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对晶体结构,你需熟悉各种晶体类型,包括其空间群、晶格常数等,并能计算出晶胞参数。要理解晶体缺陷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如位错理论、空位、杂质原子等。
固态物理部分,特别是电子结构和能带理论,是材料科学的核心。理解能带图,如何凭能带结构预测材料的导电性、半导体性或绝缘性,以及理解费米面的概念,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应用,如相变、扩散等过程的能量分析,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
再者,材料性能的学习,包括机械性能、热学性能、光学性能和电磁性能等,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理解和记忆。例如,了解不同材料在高温下的稳定性,或者某种材料为何有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等。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凭做习题来检验理解程度,尤其是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能带结构的计算,需动手算一算真正掌握。找到历年试题进行模拟练习,帮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也能帮助你查漏补缺。
,团队学习也很重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讨论,不仅互相解答疑惑,还能激发思考,提升理解深度。可能,参加一些学术研讨会或者找导师指导,获取更深入的专业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