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长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信赖肖秀荣的政治辅导资料,你的备考之路将无比顺畅!从九月起,你可着手研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并搭配《1000题》。建议从较为简单的史纲入手,逐步深入到马原、毛中特和思修。初学者切勿急于求成,务必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尽量消除对政治学习的抗拒感。每读完一个章节,紧接着做对应的《1000题》,答题时不翻书,做完后再回书中复习。做题过程中,可以在其他纸上记录,标出错题,因为这个习题集至少需重复练习2至3遍,这可能需要1到1个半月的时间。十月中旬起,你可以开始接触历年真题,并且查阅《知识点提要》,它是《精讲精练》的浓缩版,更强调需要记忆的重点。继续做《1000题》,对已错两次的题目加强标注,这一阶段预计耗时一个月。九月至十月,主要精力仍应集中在选择题上。进入十一月,《考点预测背诵版》是你的新伙伴,开始熟记主观题的答题素材。再次过一遍《1000题》,多次出错的问题要特别留意,理清易混知识点和相关时间线。同时,完成《8套》的选择题,做好错题标记,每日背诵主观题答案。《8套》的选择题会涵盖许多细节知识,有助于自我检测。别忘了浏览《形势与政策》小册子,并时刻关注肖秀荣老师的最新资料。十二月,《8套》选择题再做一次,完成《4套》,持续背诵主观题答案。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肖秀荣准确预测了所有政治主观题,这些都在他的《8套》和《4套》中有所体现。选择题达到40分并不困难,主观题部分尽量多写。
考研数学方面:
我深信数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因为它始终遵循基本原理,不论题目如何变化多端。因此,在正式进入全面复习之前,我仔细研读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教材,完成了几乎所有的课后习题,并且我还攻克了一本大一购买的高等数学辅导书中的所有题目。同时,我记录了关键概念,特别是那些巧妙的积分和微分计算实例。我还对诸如三角函数积分等特定主题进行了归纳整理。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九月下旬,那时我对全书的题目已经有大约80%的把握。
到了十月底,我开始接触历年真题。我认为真题最具权威性,于是购买了数一、数二、数三的所有真题集。我每天早上设定两个半小时来专心做题,严格控制时间并在结束后给自己评分,分析错误的原因,同时将模糊的知识点记录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这样一来,我的整个上午几乎都专注于数学。我这样重复练习了两遍,后来由于时间紧迫,便改为每三个小时完成两份试卷。
起初,我在做真题时得分不高,且经常超时,但随着不断巩固和自我发现不足,我的效率逐渐提高。真题完成后,我开始做模拟试题,直到考前三天才停止。在这最后的三天里,我重新梳理了我的笔记。由于数学考试总是在上午举行,所以我始终坚持在上午进行数学学习。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一定一定要研究透真题!不要太早做真题,免得后期没题可做。我是从五月底开始接触真题阅读的,先开始的是05-20年阅读,每天两篇,然后把相应的生词摘录出来记忆,同时也把该单词出现的句子相应写出来,以便更好理解单词在句中的意思。一轮阅读只是为了熟悉一下手感,了解真题阅读理解的难度。这八年阅读做完之后,不想进度太快,就把97-04年的阅读快速做了一遍,同时摘录生词,没太注重正确率,毕竟和近几年出题套路还是不太一样的。然后就到了七月中旬,我开始05-20年的二轮真题阅读研究。第二轮阅读我过的很细。一天做四篇阅读,然后接下来四天每天研究一篇,看黄皮书讲解。因为时间比较充足,我把每个阅读的文本全部打印了两份,一份是调好间距,用来逐字逐句手写翻译,然后对照黄皮书的讲解,在我的打印文本中做笔记,并定期复习。另一份就是正常文本,把题目做归类,剪下来粘贴在笔记本上,并把每道题目在文章中的出处也剪下来相应地粘贴在旁边。这项任务工程量很大,很麻烦,一天只能完成一篇阅读,但是为我日后复习真题提供了很大很大帮助。时间不充足的同学还是不要用这种方法啦!暑假期间完成了这项巨大工程,对考研英语阅读套路有了很深的理解。10月份-11月份上旬我把05-20年真题又过了一遍,这时我二轮时的打印文本和真题笔记本就发挥了很大作用。11月中旬到12上旬我打印出英语答题纸,利用每周六下午两点到五点,把真题做了全真模拟,并像之前一样研究真题,并做题型归类整理,只是删去了手译这一环节。剩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在反复看做过的真题阅读笔记及错题,并且把难度比较大的阅读整理出来重点关注。算下来的真题阅读我一共过了四五遍吧,摘录出来的真题词汇也按照记忆法背了好几轮。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道路建筑材料",理解其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各种材料的性质、分类、用途以及它们在道路建设中的作用。例如,沥青、混凝土、集料等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道路的质量和寿命。这些基础知识需扎实掌握,因它们构成了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要深入研究不同材料的生产和加工工艺。例如,沥青的炼制过程,混凝土的配比设计,以及各种添加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等。这部分内容不仅需理论知识,还需一定的实践理解,凭查阅相关文献或者实验报告来加深理解。
再者,理解和掌握材料的老化、损伤机理及其防护措施也是考试的重点。比如,了解紫外线、温度变化等因素如何造成材料性能退化,并学习如何凭添加稳定剂或改善施工工艺来延缓这一过程。
道路建筑材料的选和使用要考虑环境因素,如气候条件、交通负荷等,这就涉及到材料的耐久性和适应性问题。这部分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的策略。理论部分凭制作思维导图,将复杂的知识点系统化;实践部分则多做案例分析,提高应用能力。定期复习,尤其是临考前的冲刺阶段,不断巩固和深化记忆。
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佳工具。凭做题,你发现自有的弱点并及时补足,也能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和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