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福大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福州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在那个十一月之前,《形策与当代》手册成为了热议焦点,其在选择题和论述题中的分数比重不可小觑,涉及的国内外重要事件约有二十至三十项。我每日专注学习五个,仅需一周便可通读一遍,着重记忆关键概念,特别是那些常出现于多项选择题的部分,必须做到极其熟悉,即使不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但只要一看题目就能立刻想起相关要点。《形策》部分我同样处理得迅速,内容易于理解,关键是需要熟练掌握,直至考研的最后一周我都还在反复阅读,大概看了四到五次。相较于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四大模块,形策和当代的知识量虽少,但分数比例高,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因此务必攻克!
考研数学方面:
我将这个科目分为了三个阶段复习。首先是在五月初劳动节后启动考研正式复习,直至七月中期,我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包括阅读课本并解决课后习题。由于初期自学感到困难,随后我开始专注于复习全书。由于第一次详细研读了课本,我看全书时虽然不觉得太难,但错误较多。我记得在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正确率并不高。与老师的多次交流中,他们一直鼓励我说这是初学者普遍的情况,让我渐渐有了信心。我以稳定的速度逐章深入学习全书,每个问题都亲自计算,确保不仅会解,而且能解对。原计划45天内完成第一遍,但实际上延迟了一周。我想强调的是,全书的难度比真题略高,但它设计得很好,想要在数学上取得理想成绩,全书至少需要看两次。九月结束第一遍全书后,我开始了第二轮,持续到十月中期,同时完成了660题。这些题目侧重于概念理解,易出错且有一定难度,完成并吸收它们对后期冲刺非常有益。从十月下旬起,我每两天完成一套真题,到十一月初完成了大部分(保留最近两年的作为最后模拟)。然后花一周时间整理并消化错误。十一月下半月开始做模拟题,起初难度较大,让我受挫,但连续几次后逐渐适应。模拟题完成后,我回到全书和真题,构建知识框架,并进行了最后的两套模拟试题。关于时间规划,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进度调整。最初每天大约用一上午学数学,后期减少到三小时,到了十一月下半月,可能只剩下两小时左右,因为政治复习占用了一些时间。总的来说,课本复习一次,全书三次,真题两次,模拟题一次,每次之后都需要留出时间来反思和巩固不足之处。
考研英语方面:
从十月开始复习作文,一开始看了点王江涛的作文,后来买了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这本书,选话题自己写作文并按照范文进行修改,这样下来也能得到一篇比较规范的考研作文。剩下的任务就是背,我用自己的话写了大概十多篇大作文十篇左右小作文,后期一直在重复背诵这些自己写的文章。研究过真题你就会发现,很多年的考试题都是可以互相改编的,所以多选点话题用自己的语言写作文再加上背诵,上考场以后你会觉得比较有底气。接下来的几个月也是反复记单词,做真题,用的资料不多,就是常见的那几本,但我觉得这些资料利用好了就OK。完形填空和翻译也是在做真题的时候练了练手,没有花格外的时间去训练。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主要涵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是理解个体经济行为的基础,如消费者选、企业生产决策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的运行,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这两部分都需深入理解和熟练应用基本理论模型。
对微观经济学,理解供求曲线、边际效用递减、弹性概念至关重要。要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寡头等市场结构的特征及价格决定机制。对宏观经济学,了解国民收入核算、IS-LM模型、AD-AS模型等是基础,还要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学习经济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学会运用。我会凭做题来检验和巩固理论知识,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如分析政策影响、预测市场变化等。福州大学的经济学综合试题往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阅读经济新闻,关注时事,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原理。
复习过程中,我重视教材和参考书的使用。我选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作为主教材,配合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进行深度阅读。我还利用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作为补充读物,其清晰易懂的语言对我理解经济学概念大有裨益。
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们帮助你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了解题型,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我通常会把做题当作一种自我测试,每次完成后都会认真分析错误,寻找知识点的遗漏。
我强烈建议找一个学习小组或者导师进行讨论。经济学中的许多概念和理论需深入探讨,凭交流激发思考,提升理解。团队学习也能保持学习动力,你在漫长的备考路上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