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南师范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的投入相对较少,但收获却颇为可观。我从秋季学期刚开始的9月着手复习,通过阅读精讲精练并结合着做1000题来同步学习,每读完一章就做对应的部分。这个阶段不必急于死记硬背,因为短期记忆很快会消失,主要是为了先熟悉知识点。我保持着每1到2天攻克一章的节奏,有些章节只需快速浏览,而有些则需仔细牢记,老师们通常会指导哪些内容是关键。1000题完成后,我推荐查阅风中劲草,它的知识点整理得非常清晰,我在后期主要依赖这本书。等到八套题发布后,我做了选择题,并大致看了看主观题部分。可以说,1000题专攻选择题,而最后四套题则是针对主观题的,我在考试前夕集中精力背诵了最后四套题的主观题目。
考研数学方面:
首要的数学复习原则是需清晰地规划出未来一到两个月内的学习目标。无论是复习英语、专业课程,都应该设定这样的计划,预先安排好需要复习的知识点,随后坚定执行。我个人的复习策略也是这样,一旦设定了计划,我会全力以赴去实现,即使需要压缩用餐和休息的时间也在所不惜。现在分享一下我的数学复习步骤。在正式启动复习之前,我先完成了过去12年的历年试题。由于大学初期我对数学有一定基础,大部分内容还能回忆起来,少数模糊的部分通过查阅教材就能解决,而那一年的考试难度也不算太高,因此做完真题后,我觉得情况尚可。这次经历不仅使我初步认识了考研数学,更关键的是激发了我的自信心。我意识到,只要我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理解数学教材,高分或许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于是,我紧接着为自己设立了短期的学习计划。
考研英语方面:
至少要深入研习三次真题,记住,真题是用来探究而非仅仅练习的!尤其是阅读部分。起初,我从02年之前的真题开始做起,然后逐步推进到更近的年份(保留最近两年的用于临考模拟)。初次尝试时,成绩相当挫败,每套卷子得分大致在50分上下,让我对自己的英文能力产生了严重质疑……我会在第一天完成测试,第二天核对答案,等于无形中又复习了一遍,并找出错误的原因。接着,我会全文翻译每篇文章,把它们一字一句地抄录在笔记本上,使用红笔标注翻译不当之处,务必耐心求精,不可贪快!遇到任何生词,都要记入生词本,查阅其所有含义,特别是考研常考的特殊意义。第三次,我将题目对应原文。回溯到文章中找寻出题的依据,标记题号,分析正确和错误选项之间的差异,并在每个问题前注明题型和错误原因。第四轮,我开始归纳模式。根据题型整理,如正确选项的特点,错误选项的特点,常见的命题点,各类题目的出现频率及其解题策略,以及我个人频繁出错的类型及原因,这些我都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试试黄皮书系列。我在第四次研习结束后,提前做了张剑的黄皮书150篇提高篇以保持答题感觉。最后谈到作文,近年来考研英语愈发倾向于反对模板化,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院校,尽量避免依赖模板,但可以借鉴模板来创造自己的风格。我当时按主题类别构建了自己的模板。每周确保撰写两篇作文,只做真题里的作文,完成后对照范文进行比较。我不推荐死记范文,但可以背诵精彩句子或高级表达结构。我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收集各种写作中的高阶词汇、复杂句式和气势磅礴的表达。每天早晚各一小时,我都会用来背单词,朗读真题,记忆作文素材。只有多读、多背、多积累,才能培养出敏锐的语感,进而提升答题能力。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学导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生态学、地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你需对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有扎实的理解,特别是化学中的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基础知识,以及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这些都将是你理解和分析环境问题的基础。
在环境科学中,理解“环境问题”至关重要。比如全球变暖、酸雨形成、土壤侵蚀等问题,不仅要知道它们的现象,更要理解其成因和影响。这需你阅读大量的文献,关注最新的环保研究动态,提升理论素养。
环境政策和法规也是考试的重点。这部分内容可能较为枯燥,但,了解并能应用这些法规是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关键。例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不仅要熟记,还要理解其背后的立法意图和实施机制。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的方式。对复杂的概念或过程,尝试用图示法或者流程图来帮助理解;对法规条款,制作思维导图,凭关联记忆来加深印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尽可能寻找案例去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定期自我测试也很重要,做一些模拟试题,看看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多参与讨论,和其他考生交流,往往会有新的启发和理解。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环境学导论的学习需耐心和毅力,但只要你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既充满挑战,又富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