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电气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江大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江苏大学电气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7月份几乎没看什么书,看不进去,就偶尔看看政治。今年的政治已经显露出了改革成型的雏形,考点还是那些考点,但是考法变了,有点像高考的模式。由往年的注重知识点记忆转向了注重知识点理解。所以政治知识点死记住(特别注意像什么主旨、关键、立足点等词语)是基础,还有联想、理解与体会,学会举一反三,尤其肖大神的知识点精讲精练,一定要把重要的知识点反复琢磨。学习政治,要紧跟肖大神,他出的题最像真题,而且这几年考研真题分析题他几乎都会押中。14年内部资料押中大题4道,最后四套题押中3道,15年内部资料和最后四套题都押中了1道大题,还有选择题也押中了几道。考研最后要多背诵风中劲草的浓缩的知识点。至于其他的政治模拟题,分析题可以挑着做一些,选择题可以练练手,不用太在意。尤其选择题可以多练练。另外,政治真题可以稍微练一下选择题,关键分析题一定要学会分析它是从那几个方面答题的,分为那几步,如果是你你会答到什么程度,那些知识点自己想不到等等,多问问自己,理清答题思路。最后四套卷是要背诵,但也不能总指望押题,学会答题才是最可靠安全的,考场上才会临危不惧。
考研数学方面:
刚开始看了课本,课本看了两遍,课后题目挑着做,风格和考研风格不同,勿沉迷。然后开始看张宇高数18讲,天真的我盘算着看完一遍后再看复习全书,看到大概第7章时,我发现有点难,再看下去时间来不及了。就直接去看复习全书,真是个明智的决定,复习全书要比18讲详细很多,而且由于张宇那本书把数学三和数学一掺在一起了,感觉有点偏难。由于我买了线代讲义,我直接把复习全书里线代那部分撕了下来扔了,这样看起来薄了不少:-D去年数学十几年来最难,今年十几年来最简单,都被我赶上了。。。总体而言复试时还是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多做些难题,对考试心态有好处。7月开始做李永乐全书,还配合分阶联系,算是第一轮复习,两个月看完。九月份做660,每天做高数10选择+10题填空+代数10选择+10代数,订正,就这些,算二轮复习吧。之后就是每周2-4套卷子配合张宇一千题,随着张宇8套张宇4套,李永乐8套相继出来,就到考试时时间了。效果还好,投入时间较多。
考研英语方面:
大家首先端正心态,不必畏难。但是英语学习不能靠突击,必须贯穿备考全程,时刻不能懈怠。这是我准备的最早的一科,大概从四月初开始,正式复习之前我先找来去年的英语真题做了一下练手,一方面能摸清自己的水平,方便有针对性的制定复习计划,另一方面也能熟悉考研的题型以及难度。关键词:平衡无他,就是四者的平衡。大阅读、翻译、排序、作文,在打下一定基础的前提下(注意了,还是需要一定基础的哦),四者并重来复习。不过,有一点要说明一下,作文是最容易提高的,所以,其实可以在最后一段时间再特别重视作文。关于完型,我是没有细弄的。这个,如果有时间则复习一下,没时间就算,排在最末位,因为完型所占分值比例较低,加之很难保证正确率(其实完型随便蒙一下所能取得的成绩,和仔细复习所取得的成绩,相差无几。所以,复习这个,“性价比”太低),所以属于“鸡肋”题型,是否复习,无可无不可。但是记住,翻译和排序无比重要,“性价比”极高,甚至高过“大阅读”,许多人之所以考砸,就是因为没有做好这两个题型(或者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做这两个题型)。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路理论是电气工程的基础,它涵盖了电阻、电容、电感的基本特性,以及电压、电流、功率的关系。深入理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原理至关重要。这些基础知识不仅会在初试中出现,也是后续研究生阶段深入研究的基石。
网络定理是电路分析的重要工具,如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等,它们能帮助化繁为简,解决复杂的电路问题。我建议大家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定理。
再者,动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学习需理解频率响应、谐振、相位差等概念。特别是对RLC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理解,需结合复数来分析,这部分内容可能会在计算题中占据较大分值。
信号与系统的内容虽然不是电路科目的传统部分,但在实际应用中与电路紧密相连,特别是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熟悉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及其逆变换,能够帮助理解和分析电路的时域和频域特性。
至于学习方法,我有几点建议。一是多做笔记,将关键知识点整理出来,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二是动手实践,凭搭建简单的电路模型,直观感受电路的工作原理。三是大量刷题,题目是最好的教师,凭做题检验理解程度,提升解题速度。四是讨论和互助,找到学习伙伴,共同探讨难题,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