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的起步较迟,由于兴趣寡淡,总是断断续续地每隔两三天才能啃下一章。待到十月初才匆匆结束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猛然察觉时间紧迫。于是,每晚从10点半到回到宿舍后,我会独自溜到走廊上继续复习,那里灯火通明。深夜里,我坐在冷硬的地面上,一边借助微弱的灯光吞云吐雾以提振精神,一边手握肖老师的精讲精练,红笔与黑笔交替勾勒重点。先仔细阅读文字部分,然后做对应章节的习题(我早已为整个考研过程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明确了每日的学习内容和量)。完成精讲精练后,接着刷1000题,之后是肖八、肖四,后来还加了蒋五,直至考试前一周未曾间断。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我日复一日地狂热背诵肖四,仿佛那是我的救生索。尽管考试时觉得大部分题目都在预料之中,但最终成绩并不尽如人意,留下一丝惋惜。
考研数学方面:
8月10日-9月1日: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复习基础,老师的整个讲解的框架体系蛮成熟的,按照他的指示把笔记全部记录下来,然后自己尝试着背诵,这样下来就可以搭建起数学的整体的脉络,知道要考的知识点和题型。我个人认为这个框架的搭建对于学习数学来说太重要了,他可以帮助你以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来面对你所遇见的各种题型,而不至于迷失在茫茫的题海中无法自拔,它就像在你的脑海中植入了一份详尽的探险地图,遇见一个题,你可以将其归入体系中的某个知识点,这样的训练增加之后,对你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也会有很大的提升。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将知识归整而不是碎片化存在于你的大脑中,一个成熟的知识体系都会是如此。9月1日-10月15日:进入考研攻坚期,复习全书是必备的,因为数学是上午考,我也象征性的把复习时间安排在了上午,每天看20页左右,一些原则:1、必须自己拿笔写,切忌眼高手低以为看看就会了;2、切忌还没怎么思考就看答案解析,不会做没事,自己思考的过程尤为关键,在每道题的边上写下自己的思考推算过程以及这道题的关键之处;3、琢磨好久都搞不明白的,可以询问老师。数学其实有点像练书法,一开始可能你的水准只能够临摹大师们的作品,还只能学个皮毛,但重复训练达到一定的层次之后,你会形成自己的笔法(数学思维方式),在之后对于从未涉猎的新帖(新题型)也可以驾轻熟重。10月16日-11月10日:复习全书完了之后,一本虐人无数的660题登场,别以为他全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但他的每一道题都是精心锤炼过得,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绝对会让你获益匪浅,他的题目的设置真的恰到好处,细细的琢磨每一道题的精髓,虽然真题是绝对达不到这样的难度的,关键的是思想方法。我大概刷了20多天,但有些题后来又忘记回过头去考虑了。11月11日-12月20日:从光棍节那天清晨开始,我拿起了真题,花了十天时间每天完成一套卷子,因为很多题其实在你做全书的时候已经遇到过了,所以其实真题对于真实水平的评估还是有很大偏差的,对完答案,订正,错的题的解题思路思考一遍就完事,当时的分数基本保持在120-140之间,也没有太大的失常,第一,历年真题相对于之前的训练还是简单一些的,第二,平时的训练不紧张,三个小时基本上都是轻松愉快的度过的,那时候每天早上起床就盼着可以做数学真题了,就像恋爱一样。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我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复习一遍,这样在考试之前就可以看好几遍而且越来越熟,每次复习的时间也就会缩短了,另外例句看多了没准就会记住一两句,也许就能用在作文上,这样我们的作文中就能用到考研单词这种高级词汇,肯定也会提高作文分数,一举两得。写作开始就是背文章,然后自己一点一点的写,我大概11月份才开始弄的作文,所以有点匆忙吧。还有就是英语作文的字啊,一定要写漂亮!字体不好看的同学一定要练一练呀。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微观经济学,核心在于理解市场的供求机制,掌握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厂商决策理论。理解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递减、以及生产者均衡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市场结构的分析,如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也是考试的重点。学习这部分时,建议多做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宏观经济学则更关注整个经济体的运行。GDP核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理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都是需深入理解的内容。特别是IS-LM模型和AD-AS模型,不仅要求熟记公式,更要明白其背后的宏观经济逻辑。对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如 Mundell-Fleming 模型的理解也不能忽视。
在学习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一是定期复习,每天学习新的知识点后,我会花时间回顾前一天的内容,确保知识的连贯性。二是做题训练,凭解答各种类型的问题,我能发现自有的弱点并及时弥补。三是阅读经济学经典著作,这不仅能拓宽视野,也能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四是参与讨论,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往往能得到新的启示。
我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国内外经济新闻,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析现实问题。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使我在考试中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