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商学院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南京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科目,我觉得还算满意,考完后我核对了选择题答案。我想强调的是,在考研过程中,除非最后一科结束,否则别轻易放弃。即使平时做题正确率不高,甚至会让你自信心受挫,但也要偶尔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果我已经在平时把不懂的部分都错误地练习过了,考试时理解模糊的知识点应该就能迎刃而解了。我一直这样安慰自己,以保持心态平衡。大约从十月开始,我购买了政治复习资料,并断断续续地阅读了一遍,同时结合1000题进行练习。然而,我没有完成全部的1000题,但我深信它们对检验和巩固知识非常有用。
我一直相信题海战术并非万能,因此在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时,我不盲目刷题。原计划再读一次红宝书,但由于时间紧迫且内容详尽,我转向了风中劲草。记不清具体重复了多少次,反正是反复研习直到考试前一天。期间,遇到选择题涉及的具体知识点,我会查阅红宝书(如五套卷和四套卷)。此外,尽管历年真题的考点可能不再重现,但我建议利用真题选择题来揣测命题者的思路,识别设陷的答案,以免在后续试题中重蹈覆辙。对于考研政治,我觉得考生相当幸运,因为有蒋中挺老师和肖秀荣老师这样的名师预测题目。
考研数学方面:
推荐在9月之前完整地过两遍教材,但这并不只是机械地海量做题。每完成一个章节的习题后,最好能归纳总结关键知识点,如果条件允许,建立一个个人的纠错本也是个好方法,我自己在学数学时就用到了这个方法,通过分析错误原因和题目考察点,避免日后重蹈覆辙。做题必须有针对性和效率!我个人在线性代数部分没看全书,直接用的是李永乐老师的专项教材,它的内容讲解得相当详尽。当时我以为考试不会太难,就没怎么练习高难度题,也没做660题,后期只做了几套模拟试题,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真题上。然而,今年的考试难度比去年高出很多,导致我的数学成绩创下了历史最低,只有118分。所以,我想提醒大家,不仅要稳固基础题,更要注重挑战难题!660题、张宇的18讲以及模拟试卷,都需要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
考研英语方面:
作文:这个分三步吧。第一步背诵范文,这让我饱受折磨但不可或缺。因为你脑子里一点东西都没有,无从下笔。不多不少,二十篇够用。基本类型都可以概括。第二部就是总结类型和框架。我没有特别刻意地总结,因为在背诵时大脑已经累计了相应的框架。我不提倡背模板,一方面容易记混、遗忘,另一方面套写生硬,容易引起判卷人反感。第三步就是写。这个一定要做,太重要,重要得我都不想说了。总之,如果你平时就只是看着题目想想,那么到了考场上你也就是想想了,笔不成句,还错字连篇。这样,也就宣告你完了。因为作文首先是印象分,卷面干净,笔迹工整,整体得分拿下。然后,不要跑题,这直接关系到划分为几等卷。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练习,因为现在很多是图画作文。有些同学的看图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举个例子,有一年的考题是两个残疾人互帮互助,后面是拐杖,主题是团结。有的同学却看成了残疾青蛙在逃跑,后面是枪,主题是保护野生动物。考官看至此,也是醉了。大家可以找来看下,真的是考研真题,你看了也会哭笑不得。最后就是文中多用长难句和高级词汇。举个例子“重要”这个单词,important就不如essential。而这两者的运用取决于平时的积累,所以我个人觉得,英语作文就是一面照妖镜,你是否修炼得道,一照便知。再提一下小作文,各个类型的格式都要烂熟于心,不要存侥幸心理,胡乱押题。比如有一年突然考了“告示”。好多同学就是因为不知道格式,白白丢了2分。至于内容,稍加练习,即可掌握。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原理是理解整个商业世界的基础,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决策,如消费者行为、企业生产等。对这两部分,都需有扎实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
在宏观经济学中,理解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核心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基础。要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运行,并能分析不同经济模型,比如IS-LM模型,AD-AS模型等。国际收支、汇率变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是重要考点。
微观经济学方面,需求与供给曲线的形成及移动规律是基础,需熟练运用。理解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理论,如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对企业行为的研究,如成本-收益分析、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等,也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
在学习方法上,我推荐以下几点:
1. 理解优于记忆:经济学是逻辑严密的学科,理解和把握内在逻辑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尝试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理论,会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2. 练习与应用:凭做大量的练习题,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提高解题能力。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例如分析经济新闻,这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3. 课堂讨论与小组学习: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也互相帮助解答疑惑。
4. 教材与参考书并重:除了教材,阅读一些经典的经济学著作,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帮助深化理解。
5. 定期复习:经济学知识点繁多,定期复习巩固记忆,防止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