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地质工程考研全攻略:从零到上岸的秘密武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购买大纲后,我在九月初便开始了阅读。起初,只是单纯看书,发现记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转为边读边做笔记,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看完一部分内容,我会做一份概括,这确实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接着,每学完一章,我会配合着做相应的1000题练习。一开始,我对马原感到相当困扰,内容繁多且难以理解。不过,当我尝试将知识点整理到纸上时,理解就变得清晰多了。通常,我会在八开纸上绘制出章节框架并摘录关键信息,虽然看似耗时,但我坚持每天晚上八点至十一点专心于政治学习。对于马原和毛概这样的难点,我允许自己一天吸收一章,而近代史和思修则相对简单,有时一天能完成三到四章。到了十一月,市面上会出现一些冲刺阶段的重点考点背诵手册,无论是购买还是下载电子版,我认为这些都很有用。由于只包含精华部分,背诵起来更为轻松,同时,它们也能帮助我回顾红宝书的内容。如果有些地方记不清楚,我可以随时翻阅红宝书来巩固。
考研数学方面:
在暑假期间,我依据历年试题,对试卷进行了板块划分,并提炼出关键知识点。由于我的强迫症倾向,我确保每个部分都被充分理解和掌握。例如,对于数学中的复杂大题,如果无法保证充足的训练时间,我会选择略过,仅记住一些解题策略,重点集中在那些效率最高的题型上。通过对近几年,特别是最近一年的考试题目分析,可以明显看出,考研数学并不太看重解决难题的能力,反而更注重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技能的熟练程度。因此,我认为在备考时,深入理解概念至关重要,尽量避免盲目记忆公式(尽管有些公式是需要背诵的,建议准备一个小本子,每一页对折成四部分,第一和第三部分写公式名字,第二和第四部分写公式内容。每次查看时只看名字,尝试自己写下公式,这个方法对记忆单词也非常有效)。许多人倾向于使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作为主要参考资料,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已经非常全面,只要将里面的每一道题都彻底掌握,取得好成绩是有保证的。全书至少应通读三遍,每一次阅读都需要专心致志,草率行事只会事倍功半。
考研英语方面:
我可以说自己的英文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从三月份起,我开始专心复习英语,初期主要集中在背单词上。尽管在夏天没有系统复习,我还是鼓足勇气参加了六级考试以检验水平,但成绩与大二时期相差无几。起初我使用过一本黄皮书,然而后来反思,我认为这本书并不理想,因为它实际上浪费了珍贵的历年真题资源。在所有对我有所帮助的学习材料中,包括考研单词集、考研阅读核心词汇和历年真题,我觉得模拟题的价值远不及真题。我坚持每天早晨花大约一个小时学习,每隔一天的下午或晚上会完成三四篇阅读练习。对于做错的题目,我会做好标记,并在后续进行重做。如果晚上有闲暇,我会观看一些美国电视剧来提升语感。有些题目的解题思路我已经非常熟悉,所以没有必要过多重复,过一遍或两遍就足够了。真正需要关注的是那些经常出错的题目,它们揭示了我的弱点,就像木桶理论所说,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了整体的高度。只有解决了这些难题,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和稳定性,因此我会反复练习错误的题目。对于翻译、完形填空和新题型等部分,每一处分数都不能轻易丢弃,因为每个部分都有一些基础且易得分的题目,一旦错过,想要在其他地方弥补就很困难。作文同样重要,这部分的时间安排相当灵活。关于英语学习,还有很多可以讨论,此处不再赘述。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综合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地质构造、岩石矿物、地层岩性、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对地质构造,要深入理解地质年代、构造运动、地质图的阅读和解释;对岩石矿物,要能识别常见岩石和矿物,并了解其物理性质和形成条件;地层岩性的学习则需具备一定的沉积学知识,理解不同地层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对地质工程,地质灾害的学习是关键。你需熟悉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各类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影响及防治措施。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求理论知识,更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水文地质学是综合工程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的形成、运动规律、水质问题以及地下水与地质环境的关系都需深入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地下水的计算,如补给量、排泄量、含水层参数的确定等,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建立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将各部分知识串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多做题,凭解题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特别是历年真题,它们能反映出命题人的思路和考试的侧重点。实践操作也很重要,比如实地考察、模型制作等,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互相启发,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