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历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身为理科生,我对政治确实感到有些困扰,所以在这里不敢班门弄斧。根据我的经历,备考的关键在于精选资料而非贪多。许多人推崇的肖秀荣老师的系列书籍和《风中劲草》确实是好资源,不过别指望通读所有内容,尤其当你的专业课程已够繁重时。建议依据个人的学习进度和喜好,挑选一本主攻的大纲外背诵版来强化记忆。至于考前涌现的各种模拟试题,不必全盘接收,重点放在肖八和肖四上,其他模拟卷的大题浏览一下答案就足够了。政治复习从暑假开始绰绰有余,只要认真扎实地学习,相信大家都不会有太大困难。
考研英语方面:
我投入大量时间在考研英语上。相较于其他英语测试,考研英语一有其独特之处:首先,试题数量少而考试时间长,一篇文章约400字,我们却有近20分钟来阅读,比四级和六级多了一倍不止;其次,由于时间充裕,题目在词汇难度和句子结构复杂性上远超四级和六级;再者,考研英语着重考察书面理解,所有题目均涉及翻译。因此,备考策略主要集中在背单词和解析复杂句子,其中长难句的解决关键在于语法,幸运的是,我在语法方面有一定基础,所以主要精力放在背单词上。背单词的方法结合了单词书和阅读。单词书帮助记住单个单词及其含义,而真正的学习在于反复阅读,这也是为何各类考研英语攻略都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我自己采用的方式是,一个月内每天大约花费三小时,研读从2002年至2012年的历年阅读真题,逐句翻译,尤其是2010年的全套试卷,每个单词都要彻底理解。借助上下文和整个句子的意思,我可以猜测一些生词的意义,然后核对单词书,这些单词成为复习的重点。考研阅读选用的文章质量很高,因此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表达、句式和结构也是很有益的。例如,2010年阅读第一篇文章的开头,“Of all the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during…” 是一个用于对比今昔的精彩开头,运用此类开头能显著提升写作的吸引力。完成十年的真题训练后,应对考研文章的阅读能力将大幅提高(如果你觉得一开始做真题有难度,可以选择2000年前的阅读真题,难度较低)。这时,你可以挑战新题型阅读和翻译,它们本质上还是考查阅读和翻译,只是新题型更侧重篇章间的关联,而翻译的重点在于你的汉语表达能力。这两种题型需独立使用真题进行专项训练。掌握上述内容,只要作文得分稳定(大约15分),你的考研英语总分应可达到60分以上。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的时间有限,专业课还未充分准备,最好将原本用于完形填空和作文的时间转给专业课。只需背诵几个作文模版,通常可以获得15到20分,而完形填空全选C也能得2.5分(选C和全对的差距远小于四个阅读题的分数)。然而,如果你时间充足,不喜捷径,并期望英语成绩超过80分,那么可以参照上述方法深入研究英语表达,同时扩展词汇短语和固定搭配,以提高完形填空的水平。除了我个人的经验,我还想分享一个我看过的考研英语复习技巧,但遗憾的是找不到原始帖子,所以我必须说明我对原作者的敬意。与我的经历不同,该方法直接从句子入手,声称每天只处理三个句子。你可以从考研英语真题中选取一个长难句(再次推荐2010年的真题,因为它非常具有挑战性,一旦攻克,后续年份的试题基本不在话下),对其执行以下步骤:1)翻译;2)查词并重新翻译;3)背诵;4)默写;5)仿照句式创作句子(原计划可能有八个步骤,但我只记得这五个)。这种处理方式耗时较长,所以我没能在复习中采纳,但对于时间宽裕或基础较弱的学生,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起点。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你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英语学习依赖积累,没有足够的词汇量,阅读考研文章会相当艰难。真题选任何一本都可以,只要你能读懂文章,那些冗长的解析其实并非必需(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彻底掌握真题,考研英语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友情提醒:英语一阅读选项分布有规律,而英语二可能无规律!或者说某些特殊版本的试卷可能无规律!今年我做完阅读后发现选项与规律不符,强行修改了3个原本正确的答案,希望大家留意这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科目的内容广泛,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对每个部分,都需有深入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比如,教育学原理中,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目标以及教育的社会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和外国教育史则需梳理出各个时期的主要教育思想和改革运动,理解其背后的动因和影响;教育心理学部分,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复习过程中,我会建议大家先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个主题下有哪些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帮助在大量的信息中找到主线,避免陷入琐碎知识点的记忆中。多做笔记,将复杂的理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再者,历年真题是宝贵的资源。凭做题,你了解考试的风格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尤其是论述题,需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平时多做一些模拟题,锻炼答题技巧。
案例分析也是考试中的重要部分。阅读和分析真实的教学案例,能帮助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实践能力。我常常会在阅读教育学书籍或论文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解析案例,提升自有的批判性思考。
持续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这不仅能丰富知识库,也可能成为你答题的独特视角。例如,新的教育政策、教育研究的前沿议题等,都在答题中体现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