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机械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西工大机电学院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西北工业大学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通过资料了解重点、解体方法和时事重点等,重在理解,很多东西理解了以后背起来就很轻松了,需要强化的地方就翻开书背一背。后期《肖八》买来练了练选择题,后面的大题我基本上没怎么看。押题资料我大概背了4遍吧,感觉比教材好背一些,有些需要强化的地方就回去看书。这个时候做选择题我一般错14、15分左右,运气可能会到8分,选择题的每道题,每个选项我会要求自己弄懂选与不选的原因,模糊的知识点用本一条一条记录下来,多翻书去看书上原文原段。到了12月份,我做了卢欣五套卷,肖秀荣四套卷的选择题,大题一般就理了理思路,没仔细答。只完整做过2套题的样子。因为前期基础比较好,所以考试的时候也没什么压力。另外还有一点,大家一般都没有时间去练习做分析题,感觉效率不高,成果不大,其实分析题很有意思,我在做题的时候会拿一只铅笔,先看题干问的是什么,让我答什么,然后带着问题看材料,看到相关能用上的东西就用铅笔划着,划的多了你就会发现其实材料内部有逻辑性,有层次性,然后总结自己划出的材料的总体意思是什么,于是分条明列,然后刚开始做题的时候一一对应,做的多了你就有感觉了,当你以后对应正确的时候你会感觉,好有成就感,呵呵。
考研数学方面:
学数学确实有些挑战性,关于数学的学习资料,我就分享一下个人的经验吧。我强力推荐汤家凤的1800题,并且我反反复复研读了复习全书,这本全书的确很有帮助,虽然难度不小,但只要耐心钻研,多看几次就会有所收获。在攻读全书的过程中,我还配合做了张宇的1000题。进入九月中旬,我开始每日一练张宇的30年真题解析,每套题目耗时三小时,完成后还会自我批阅,平均每天大约投入五个多小时在数学上。直至考研前夕,我都一直在重复练习全书和真题。我在数学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做了很多习题。我个人觉得有效的方法是:参加一对一辅导(相信我,视频教程效果不如这个),做汤家凤的1800题,精读复习全书,以及不断演练张宇的真题全解,不断循环真题和全书的练习。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真题的重要性不用强调了吧,考前请保证刷四遍及以上,阅读里每个单词懂不懂,每个选项是不是事出有因,写作十年内的都要自己会套模板写一遍,并不是考前一个星期套套写作万能模板就可以。英语学习不能靠突击,必须贯穿备考全程,时刻不能懈怠。这是我准备的最早的一科,大概从四月初开始,正式复习之前我先找来去年的英语真题做了一下练手,一方面能摸清自己的水平,方便有针对性的制定复习计划,另一方面也能熟悉考研的题型以及难度。我在英语上花的时间很多,对于每篇阅读真题基本上都是走翻译分析做笔记背诵或读熟的路子,把每个题型的做题关键点找到,我觉得题型总结特别重要,我对真题全面分析,作了详细笔记,在10月之前全是阅读,之后开始了翻译,翻译每天都做两个,不求多,持续做找感觉,每天做两个,只做真题就行我做了94到11的真题,每个翻译都得把结构分析请对着,新题型在11月开始做的,必须得尽力拿全分,找题眼,通过关键词分析前后逻辑关系通过逻辑关系做题很管用,完型就最后做了几篇,分析了一下,对我而言一般靠语感。进入12月就一个星期一套完整的真题在之前把近两年的真题留下来了。单词我是背了,因为46级时我都背单词了,所以我考研也没列外。作文自己整理的模版,感觉很有用,在平时做阅读时把认为能用得上的句子着力背一些,最后在考研上也会有一些模版,可以借鉴改一下。小作文审好题,基本上是考平时准备的格式模版。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至关重要。《机械加工工艺学》主要涵盖了金属切削原理、刀具设计、工装夹具设计、机床与工艺系统动力学等内容。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例如,金属切削原理中的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等,都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要关注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如硬度、塑性、韧性等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实践操作经验同样重要。机械加工工艺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需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凭参观实习、模拟实验等方式,了解并掌握各种加工方法,如车削、铣削、磨削、钻削等,以及各类机床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这将帮助你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平衡,深化理解。
再者,案例分析不容忽视。机械加工工艺学中涉及许多经典案例,如精密零件的加工工艺制定、复杂形状零件的夹具设计等。凭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场景。
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关键。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工艺,还要关注最新的加工技术,如激光切割、3D打印等。尝试思考如何将新技术融入到传统的机械加工中,这不仅能提升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保持竞争力。
复习策略也非常重要。我个人建议定期做笔记,整理知识点,并凭绘制流程图、概念图来加深记忆。多做历年试题,模拟真实考试环境,这有助于熟悉题型,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