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化工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生物工程考研全攻略 & 复习秘籍大放送!

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八月份开始复习政治完全来得及,九月初或八月底会发布考研政治的大纲,购买一份是必要的。因为出题者主要依据的就是这本考研大纲解析,许多选择题的原文或考点都直接源于此,所以我强烈建议入手一本。考研政治覆盖了几本教材,课本可视情况选择阅读或直接跳过,初期你可以使用大纲解析或是任、肖等人的辅导资料进行学习。到了中期,风中劲草是个不错的选择;后期的重点则是时政和形势政策的复习。对于政治,不提倡大量刷题,如果想要练习,适量做些历年真题即可。冲刺阶段,可以关注一下肖四、任四中的重点分析题部分,毕竟押题就像赌博,不宜过度依赖预测题。每年的政治选择题并不会直白地问你“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而是会结合具体情境来考察,所以解题关键是理解题目背景并从中提取知识点。对于材料分析题,首先要明确涉及的知识点(即论点),再结合材料对论点进行阐述。最后,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是绝佳的押题工具,他的名气被誉为“泄题大王”,所以政治备考绝对不能忽视他的卷子,务必熟记于心。
考研数学方面:
从课本开始,因为准备得早时间比较充足所以把课后题都做了做,大概四月看完课本开始看复习全书,第一遍的时候全书上题十有八九不会,耐着性子把解析从头到尾看懂为止,这一遍特别费时,大概到六月份才把全书高数部分看完。然后马上开始第二遍,因为第一遍巩固的不错,所以第二遍就轻松很多。九月从最早的真题开始做,一天一套,不熟练的知识点需要针对性地练习,不能留死角。早期的真题大致会做就可以,不用太计较,毕竟时间久了,变化还是挺大的。因为复习的时间比较充足,最新的几年真题想留到考前训练用,所以突然就闲下来了,但数学又不能停,听说张宇的《高数18讲》不错,就找了一本开始看,有好的内容就做笔记,有好的题目摘到错题本上。在看完《18讲》之后觉得时间还是很充足,就做了《660题》的选择题部分,做起来很难,很多题还是会卡壳,但收获也是很大的。这时候差不多到了11月,这时候数学的时间就需要减少了,于是开始每天一套做李永乐的十年真题(留了最近三年的在考前做),这本书的编排我觉得很好,前面是成套的题,后面是把历年真题按章节知识点编到一块,可以按章节练习,还会出一些数一、数二的真题,适合查漏补缺。经过前面这么多轮的复习,这时候做真题会很轻松,基本上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能做完,成绩稳定在140左右。做完套题再按章节继续做,做错的题做好记录。到了十二月开始做模拟卷,比较常见的就是张宇《八套卷》、李永乐《6+2》、合工大超越,模拟卷会比往年真题难很多,但也是必要的,尤其是这两年的难度明显在提高,需要做一些难题。考前几天把之前留的几年真题做了感受感受最近几年的出题风格以及保持做题的感觉,翻翻笔记、全书看有没有生疏的知识点,再看看错题本,然后就可以放心地上考场了。考研数学还是挺重基础的,只要复习地扎实了就不怕,近几年真题的计算量不小,需要格外注意,如果因为粗心失分就很可惜了。
考研英语方面:
自七月底起,我每日清晨必去图书馆先投入半小时背诵单词,依据清单逐个击破。七八月间,每日平均消化两至三个清单,若遇到陌生词汇量较少的情况,我会选择多学习一些。初期阶段的重点在于巩固基础,因此勤奋背词至关重要,这样后续做真题时能更流畅,尤其是那些常考词汇,必须熟记于心,因为它们常常在试题中反复出现。与此同时,八月中旬起,我开始着手做历年真题,每周坚持两套。真题无疑是提升英语分数的关键,整个备考期间,至少要完整做三遍,并且对答案解析要仔细研读,其中对复杂长句的剖析及额外知识点的拓展最好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便日后查阅温习。我的英语作文复习启动得相对较晚,直到十月中旬才开始。起初是背了又忘,反反复复,过程颇为煎熬。背完后我会尝试默写,再找不同题目自行练习写作。随着练习的增多,我逐渐提炼出了属于自己的语句和模板,考试时就能灵活运用,切忌全文依赖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涉及到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等多个领域。热力学部分,尤其是三大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基础,一定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不仅仅停留在公式层面。动力学部分,要掌握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等基本概念,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对量子化学,哈特里-福克方程和分子轨道理论是核心,需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去理解和计算。
实验和实例分析是加深理解的重要方式。凭模拟实验或者实际操作,直观地看到物理化学原理如何在现实世界中体现。例如,凭测定溶液的沸点升高或冰点下降来理解范德华力,或是凭光谱分析理解分子结构。
再者,做题和复习同样重要。物理化学的题目往往需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所以大量的习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建议使用权威教材的课后习题和历年的考研真题进行练习。在做题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查阅资料或询问老师,避免形成知识盲区。
构建知识框架也很关键。物理化学的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能帮助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尝试画出思维导图,将各个章节的主要概念、定理、公式和应用串联起来。
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耐心和毅力是至关重要的。物理化学可能在一开始会人觉得抽象难懂,但只要持续投入,你会发现它的魅力所在。也要注重自我调节,避免过度压力,保持好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