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杭电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学习政治用的是大纲解析,身边也有同学推荐精讲精练,这就像全书一样,选定一本认真看就是了。我是看完一章大纲解析,做对应的1000题,答案别直接写上去,毕竟是要做个两三遍的,建议写在一个小本子上,把做错的题带回大纲解析里找到答案,用红笔标出,第一次做题可能错的比较多,所以做完一章下来等于把大纲解析又过了一遍。我的进度算是比较慢的,在八套卷下来之前,大纲解析和1000题都过了两遍。八套卷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认真做选择题,错题带回大纲解析看,主观题不用去背,只需看第一道马原的题,主要看看答案是怎么分析的。肖秀荣四套卷的主观题,是一定一定要全背下来的。肖秀荣教授在考研政治这块是很权威的吧,临考前会有各种考研机构的预测题,如果一网打尽什么都背,很费时间,我觉得只用背肖四就可以了。从每年的成绩来看,要想拉开分,选择题相对重要些。 风中劲草核心考点这本书几乎是人手一本吧,里面罗列了所有考点,是简化版的大纲解析,适合后期快速复习。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看大纲解析,毕竟里面解释的详细,而不是一条一条的简单罗列,所以风中劲草这本书我并没有怎么用。 其实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准备英语和政治都算比较轻松的。如果你们对政治无感,可以试着先去喜欢上它,政治真的挺有趣的,马原里的一套方法论对我们平时处理问题能起到指导作用,学习近代史,要自己在脑子里形成一条时间线,把中国近代的大事件串起来。考研战线还是挺长的,不要每天都想着再过多久自己就解放了,只会让自己变得浮躁,不如习惯当下,安心想想怎么把今天过充实了。
考研数学方面:
8月10日至9月1日:用了近一个月来巩固基础知识。教师的讲解体系相当完善,我遵照他的指导详细记下笔记,并努力背诵,这样就能构建出数学的整体架构,了解考试要点和题型。我认为这个框架对于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它使你能用宏观的角度审视各种题目,避免在繁复的习题中迷失方向,如同在你的思维中嵌入了一张详细的探索地图。每次遇到问题,你可以将其与某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这种训练能显著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必须培养整合知识的习惯,而非让它们零散地存在于脑中,这是建立成熟知识体系的基础。9月1日至10月15日:进入了考研的关键阶段,复习全书是必需的,因为数学考试在上午,所以我也将复习时间安排在上午,每天阅读约20页。遵循的原则包括:1、动手写,避免纸上谈兵;2、尽量独立思考,不要轻易查看答案,即使不会做,自我思考的过程至关重要。在每个问题旁边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关键点;3、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可向老师请教。数学其实类似于练习书法,起初可能只是模仿大师之作,掌握表面技巧,但通过反复练习,你会形成独特的风格(数学思维方式),处理新的挑战也能游刃有余。10月16日至11月10日:完成复习全书后,开始了让人倍感压力的660题。尽管全是选择和填空,但每一题都经过精雕细琢,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极其宝贵。这些题目的设计恰到好处,深入探究每道题的核心,尽管实际考试不会这么难,关键是理解思想方法。我大约做了20多天,但有些题后来没再回顾。11月11日至12月20日:从光棍节早晨起,我开始做真题,连续十天每天一套试卷。由于许多题目之前在复习全书时已接触过,因此真题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水平。对完答案,改正错误,反思错误题目的解题思路,当时的成绩通常在120至140分之间,表现稳定。一方面,历年真题相对之前的训练较为简单;另一方面,日常训练心态放松,三个小时的时间总是愉快度过。那时,每天早上醒来最期待的就是做数学真题,那种感觉就像陷入热恋。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话无非就是背单词、刷真题、背作文。主要是能够坚持下来,如果拿着一本大厚书,每天看不了几眼就放下了。除了真题,不建议刷其他的习题,出题的感觉明显不一样。重点是刷阅读,一遍一遍的看,去分析每个选项到底为什么错,以及正确的选项为什么是对的,自己对设置陷阱的方式进行归类,然后你会发现,其实有很多套路。最后说到作文,可以提早开始背,我最后只留了一个月的时间给作文,发现时间很紧,没有把历年的作文都背完….最后作文部分应该给我拉了不少分。推荐用王江涛的作文书,里边的文章都很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原理”是一门基础且核心的课程,它涵盖了机构学、动力学、静力学等多个领域,是理解并设计复杂机械系统的基础。对这个科目,我认为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比如,机构的基本组成、运动副的类型、力的作用分析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要深入理解各种机构的工作原理,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广泛,也是考试的重点。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考试的另一大考察点。这就需具备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力学分析能力。例如,在面对复杂的机构运动分析时,需能够准确地绘制自由体图,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受力分析,利用速度和加速度瞬心法求解运动参数。这些都需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再者,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模型,凭实践来加深理论的理解。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进展,如机器人技术、精密传动装置等,这样不仅拓宽视野,也有可能成为考试的热点。
复习阶段的真题演练不可忽视。历年试题能反映出命题人的思路和侧重点,凭做题了解常考知识点和出题方式,找出自有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