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地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福大环境与资源学院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福州大学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政治科目通常不成问题,我完全依赖于高中时期的基础来应对。以下是几个关键点:1、参考资料:《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徐之明 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以及历年真题。2、复习步骤:首先,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在初次阅读时结合做题,有助于理清知识点并构建知识框架。这一阶段可能会较慢,但不必焦虑,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无需等待新大纲发布后再开始复习,除非政治考试有重大变革,否则可使用上一年的大纲,从八月开始第一轮学习,我推荐的是《徐之明 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其选择题解析十分清晰。其次,进入第二轮复习,时间为十月到十一月,重点是背诵各个重要理论点,因为这将决定你在解答论述题时能否有条理地阐述。同时,持续做题,多加练习论述题的写作。最后,在十二月至考试前夕,我才开始接触真题,我发现真题中的论述题几乎对应了大纲解析中每章节的一个大题,于是我针对每个章节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强化复习。
考研数学方面:
8月10日-9月1日: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复习基础,老师的整个讲解的框架体系蛮成熟的,按照他的指示把笔记全部记录下来,然后自己尝试着背诵,这样下来就可以搭建起数学的整体的脉络,知道要考的知识点和题型。我个人认为这个框架的搭建对于学习数学来说太重要了,他可以帮助你以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来面对你所遇见的各种题型,而不至于迷失在茫茫的题海中无法自拔,它就像在你的脑海中植入了一份详尽的探险地图,遇见一个题,你可以将其归入体系中的某个知识点,这样的训练增加之后,对你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也会有很大的提升。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将知识归整而不是碎片化存在于你的大脑中,一个成熟的知识体系都会是如此。9月1日-10月15日:进入考研攻坚期,复习全书是必备的,因为数学是上午考,我也象征性的把复习时间安排在了上午,每天看20页左右,一些原则:1、必须自己拿笔写,切忌眼高手低以为看看就会了;2、切忌还没怎么思考就看答案解析,不会做没事,自己思考的过程尤为关键,在每道题的边上写下自己的思考推算过程以及这道题的关键之处;3、琢磨好久都搞不明白的,可以询问老师。数学其实有点像练书法,一开始可能你的水准只能够临摹大师们的作品,还只能学个皮毛,但重复训练达到一定的层次之后,你会形成自己的笔法(数学思维方式),在之后对于从未涉猎的新帖(新题型)也可以驾轻熟重。10月16日-11月10日:复习全书完了之后,一本虐人无数的660题登场,别以为他全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但他的每一道题都是精心锤炼过得,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绝对会让你获益匪浅,他的题目的设置真的恰到好处,细细的琢磨每一道题的精髓,虽然真题是绝对达不到这样的难度的,关键的是思想方法。我大概刷了20多天,但有些题后来又忘记回过头去考虑了。11月11日-12月20日:从光棍节那天清晨开始,我拿起了真题,花了十天时间每天完成一套卷子,因为很多题其实在你做全书的时候已经遇到过了,所以其实真题对于真实水平的评估还是有很大偏差的,对完答案,订正,错的题的解题思路思考一遍就完事,当时的分数基本保持在120-140之间,也没有太大的失常,第一,历年真题相对于之前的训练还是简单一些的,第二,平时的训练不紧张,三个小时基本上都是轻松愉快的度过的,那时候每天早上起床就盼着可以做数学真题了,就像恋爱一样。
考研英语方面:
对我而言,英语一直是个大难题,尤其是在四级勉强及格的情况下。我借助朱伟的《恋恋有词》来记单词,至于阅读理解,我只专心做了三遍历年真题。在此,我想提醒学弟学妹们,尽量避免去做市面上的各种模拟题、押题或同源题,因为它们的质量往往无法与真题相提并论,可能会误导你的解题思路。我的建议是,充分利用真题资源,不断复习。首次做题可视为一次能力检验,第二次则需逐句精读翻译,这既能提升阅读理解力,也有助于提高翻译技巧,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很耗时,但当你进入第三次复习时,你会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在最后的两个月里,我开始着手准备作文,跟随一位导师学习后,我发现考研英语作文并非高不可攀,关键在于表达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运用老师教授的句型就能轻松写出好文章。在日常阅读过程中,我会准备一本笔记本,专门摘录可用于作文的精彩句子。我会抽出时间定期浏览,不需要太多,熟悉掌握十几到二十个句子就足以让作文更具亮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地质构造是基础中的基础。你需掌握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地质年代、地层划分和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特别是断层、褶皱等基本地质构造现象的理解和识别。这部分知识需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结合实际地貌图进行理解和记忆。
岩石学也是重要的一环。要了解各类岩石的形成条件、特性及鉴别方法,例如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的区别和特征。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工程的影响,如风化程度、渗透性、强度等,这些都是工程地质分析的重要依据。
再者,地下水的性质和活动对地质工程的影响不容忽视。你需理解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动态变化以及它如何影响土壤和岩石的稳定性。水岩作用、溶蚀、膨胀等过程也会对地质结构产生显著影响,这些都是工程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
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是考试的重点。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预测方法及其防治措施需深入理解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参与实地考察,观察自然环境中的地质现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大量的练习题和历年真题,不仅能巩固知识,也能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节奏。参加学习小组,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