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南师范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科学与技术教育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华南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这门课,前期主要重心是选择题的提升。分析题拉开的差距并不大,因此前期要多刷书,然后刷题,不断地巩固那些零散的知识点,提高选择题命中率。我是用的主流的肖秀荣老师路线,后期通过背8套卷和4套卷,来提升分析题,17年的政治,肖老的4套卷应该是全部命中了,所以还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的,但是16年的政治,肖老的好像只命中了一道题,命题组可能是反押题模式,所以这也加大了不确定性,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的题目已经很少有那种纯记忆性的知识点,更多的是以时事为背景出的需要自己理解的题目,因此不能以为政治只是背就可以解决的,要提早开始计划。打基础9月~10月这阶段主要是了解考研政治主要内容,全局概览,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例如,搞清楚,考研政治都考些什么?分为那几大块?每一块怎么考?要怎么复习?哪块是重点、难点?要用多长时间来消灭?准备的思路、方向很重要~~资料参考:《考研大纲》《肖秀荣.1000题》《考研大纲》白纸黑字,彻底看晕,不过仍然坚持下来了,从头到尾爬完了一遍。第一遍做选择题不要把答案写在书上,可以写在白纸上,最后一遍再写在书上,肖老师的建议是做3遍~~复习的时间与时长:由于我向来鄙视政治,所以舍不得在上面花太多时间或者占用黄金时间,所以一般都在中午吃过饭后,拿着大纲,站在宿舍阳台上遍看边划,看1个小时左右开始犯困,正好午睡。晚上睡觉之前,趴在床上做1000题,做完了准备睡觉ing。这样一天差不多花费2小时在政治上。
考研英语方面:
复习刚开始就定下计划,不管多忙,每天必须三个小时英语。因为英语这个东西感觉太重要,感觉一天没看都会有点生疏。四月开始我主攻真题,做完了精读每一篇,两天背一篇阅读,四个月背多少算多少,每天做两篇阅读,买了胡敏的阅读,觉得不太好,跟真题比太简单,做了一半就没有做了。我不喜欢看词汇书,所以只是在阅读时看见后面有解释的才背一下,真题上不认识的全部自己查出来背,根据句子来背单词。四个月把真题弄了两遍后开始做专项练习,买了一本完形填空,五天把20篇做完并精读了,做题刚开始时错的很多,做到后面就觉得做完形填空很有感觉了。用的翻译练习书先分类进行了翻译的技巧和知识点讲解,配有10多篇翻译练习,我感觉难度很大比真题难一些,句子和文章都很难理解,很多都读不懂完全不知道如何翻译,每天做完都感觉是到外星球遨游了一圈。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把这本书搞完,配合着讲解收获颇丰~感觉我英语阅读的质变就是在做完这本书后发生的。翻译做完后又找了一本长难句,因为时间原因只选了第二部分的100多个句子来精读,反复琢磨了两遍,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和翻译的技巧。阅读部分因为每天都有做胡敏的阅读题,中午吃饭的时候把星火的阅读当小说边吃边看。专项练习弄完就差不多10月份了,这时候开始把英语减少到了每天1个半小时,我又把真题翻出来,每天读一两篇文章,将标注的单词,短语,句子读读背背,重点琢磨真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坚持每天一篇新的阅读练习,同时把以前做过的阅读中遇见的单词复习下,每天复习一篇。差不多弄到11月底,我就开始英语小作文的专项训练,老师把所有小作文的类型总结了出来,真题考过的小作文我就背下来,没有考过的就参考作文书上熟记格式,这样考试就不虚啦,考到啥都不怕!12月份的前两个星期,我又把做过的完形和翻译快速复习了一下,有很多都已经忘记了,不复习不等于白做了么?月末最后两个星期重点是复习近三年的真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教育综合”,这是一门涵盖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多领域的科目。我认为,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教育理念和理论是基础。比如,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这些都是常考点。要关注当前的教育热点问题,如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等,这些可能会出现在论述题中。学习方法上,建议多读原著,凭阅读经典文献来深化理解和记忆。做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将关键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方便复习。
“科学技术概论”更注重科技历史、科技政策和科技伦理等内容。理解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是核心,比如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现代科技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的社会影响等。科技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的道德边界,也是重要考点。学习这个科目,需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考。凭阅读科技史书籍,观看相关纪录片,提高自有的科技素养。定期进行案例分析,训练自有的论述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强调的是深度学习非浅层记忆。尽可能地理解每一个概念,探究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不仅仅是表面的知识点。定期自我测试也很重要,模拟试题帮助你了解自有的弱点,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