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外国语言文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山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中山大学外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高中时期我专攻文科,因此对此不太关注。但我想要强调的是,无论学科背景或基础知识如何,每一科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不同阶段的重点会有所差异,但决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急躁。关键是根据自身当前的情况,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举例来说,如果你是理科生,政治相对薄弱,那就不能轻易放过,需要尽早着手准备。
我在复习政治时起步较晚,直到九月底才开始阅读大纲解析,也就是所谓的“红宝书”。然而,书中的字体偏小,且难以分辨重点,导致我阅读兴趣渐失,最终选择了肖秀荣的“知识点讲解”来替代。后续的资料,我也主要依赖于肖秀荣的系列书籍。在掌握知识点后,我开始做1000题,我认为这些题目虽然变化多样,但基础仍然是教材,因此做题时需专注。考试时,避免因课本上的基本知识丢分至关重要。完成1000题大约到了十一月中旬,接着我又重温了一遍知识点讲解。最后阶段,我购买了肖秀荣的“考点预测”、“形势与政策”、“4套卷”、“8套卷”,以及“20天20题”,集中精力背诵大题。
回顾复习经历,我发现政治的投入与收获成正比,效果也较快显现,但这并不表示可以松懈。这意味着直至最后一刻,都不能放弃任何可能,十一月和十二月是黄金复习期,务必充分利用。选择题往往决定成败,因此要深入理解知识点,其命题虽灵活却离不开基础,时政部分则要在考前多加关注。了解历年试题的风格,可以帮助找到答题的感觉。考试时,回答论述题要尽可能详尽,条理清晰地作答。理解题目的意图,将记忆中的内容与题目关联起来,尽量填满整张试卷。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投入了不少精力,大约用了三个月专心致志地记忆词汇和阅读文章。红宝书的单词我反复背诵了两次,同时借助张剑的黄皮书来研读文章。尽管张剑的书中文章质量不错,但其出题模式与考研英语大相径庭,因此做不做这些练习题并不重要,正确与否也不必过于纠结。这样的学习节奏持续下去,每天大约复习三到四小时,直到六月中旬我才开始接触真题,选择的是考研1号系列,感觉相当有益。我坚持每天完成一篇真题,并在次日早晨背诵文章和短语,将2005年至2014年的真题文章几乎全部熟记于心。反思起来,我在英语备考中的最大疏忽就是没在最后阶段预留几套真题作为模拟练习,导致后期无新题可做,结果真题大致做了三遍左右。
对于作文部分,大约从十一月开始,我着手写作真题作文并背诵作文书中的范文。想要在作文中取得高分,首要条件是速度,确保在考试规定时间内流畅完成;其次,文章必须具备一定的英文文体感,避免给人直译汉语的感觉;再者,要有独特之处,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的与众不同;最后,字迹工整清晰,争取给阅卷人留下深刻印象,赢得额外的分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基础日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扎实的语言基础。这包括词汇量的积累、语法结构的理解以及阅读听力的训练。我每天都会坚持背诵新的单词和短语,不仅限于教科书,还广泛阅读日本原版书籍、报纸和杂志,以扩大知识面和提升语感。至于语法,我会定期回顾和整理,尤其是复杂的句型和特殊用法,凭做题来巩固。听力部分,我会听日语广播、看日剧和电影,尽量自己沉浸在日语环境中,提高理解和反应速度。
日语语言文学的学习则需深入到文化层面。除了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还需对日本的历史、文学、艺术有广泛的了解。我阅读了大量的日本经典文学作品,如川端康成的《雪国》、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并尝试从文本中解读出深层次的文化含义。我也关注了现代日本的社会现象,凭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我还参与了一些讨论小组,凭与他人的交流,深化了我对日语语言和文化的理解。
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自我评估和计划调整非常重要。我会定期进行模拟测试,分析自有的强项和弱项,并据此调整学习计划。例如,发现阅读理解较弱,我会增加阅读练习的时间;若觉得写作困难,我会多写论文,找导师或同学批阅,从中学习改进。
保持好的心态也是关键。面对压力,我会选运动、冥想或者与朋友聊天来放松自己,确保身心健康,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