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倾向于先从真题入手,一方面了解试题格式和命题技巧,另一方面则是自我评估。只完成了一套真题后,我发现难度超出预期,意识到巩固基础知识至关重要。那时,大纲热潮已过,我选择了精简版的风中劲草作为复习资料。个人建议,你可以选择大纲或肖中的任意一本,如果有充裕的时间,两者兼读甚至加入强化阶段的学习也未尝不可。然而,由于我个人时间紧迫,感觉研读大纲或肖可能来不及,所以我仅浏览了一遍小草,并尝试解答肖的1600题,大约完成了三章内容。随着考试临近,我进入了冲刺阶段,便停止了这套题,转向各种预测卷的练习。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我的备考经历,首先要提的就是数学了,因为它无疑是所有科目中最关键的一环。从刚开始准备考试,我就已经开始研读数学了。对于高数部分,我主要依赖于复习全书。到了大约十月底,我转而去做历年真题,一套接一套。我觉得除了2016年的题目特别棘手之外,其他年份的试题都还算平易近人,所以就没有太过深入地去解题。随后,我开始了模拟题的训练,包括400题、八套卷、四套卷以及李永乐的模拟题集。这些模拟题让我受益匪浅,尽管每次做完都仿佛被鞭挞了一番,真题我能拿140分,但模拟题能达到120分就算不错了。然而,模拟题的价值更在于其命题思路,因为你无法预测哪些题目可能会在真正的考试中出现,分数固然重要,但理解题目的设计更为关键。如果给这些模拟题做个排名,我会说李林的最好(可惜我没做),其次是李永乐的,接着是四套卷和八套卷,最后是400题。个人觉得400题的质量并不尽如人意。但我强烈推荐大家在数学上多花时间做题,真题不必重复太多次,重点是要多回顾错误的部分。至于模拟题,说不定哪一道就是考试原题哦!数学的学习,归根结底就是不断刷题!初期阶段,我还是建议以复习全书为主,多翻阅几遍,每一次都会有新的领悟。
考研英语方面:
除了使用何凯文的1575词汇书,我还通过手机上的扇贝单词应用来学习词汇。(自三月启动每日学习以来,我已经连续签到352天,这个应用程序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还加入了一个学习小组,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英语学习伙伴)实际上,软件本身并不能直接提升你的词汇量,但它确实起到了督促的作用,时刻提醒我要保持学习,日复一日地进步。我特别喜欢扇贝的口号:“扇贝见证你的蜕变。”那段时间,为准备六月份的六级考试,我设定了每日目标:学习200个单词,听懂40个句子,阅读5篇新闻。只要有空闲,我就掏出手机学习英语,用餐时浏览新闻,散步时聆听听力训练。晚上十点左右结束自习后,我会抓紧时间在十二点之前完成所有任务并打卡。那些日子的记忆依然清晰如昨。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信息系统是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论以及信号处理的各种方法。理解并掌握傅立叶变换是关键,它是连接时域和频域的桥梁,对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其物理意义,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滤波器设计、信号调制等。
Z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也是重要部分,它们在解决离散时间和连续时间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上有重要作用。特别是Z变换,它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解和应用Z反变换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是常考题型。
再者,随机过程和概率统计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信号处理领域,许多信号都是随机的,理解它们的概率特性对噪声分析、信道建模等至关重要。要熟练掌握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如高斯分布、均匀分布,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析和解决问题。
系统理论中的卷积运算、系统函数和脉冲响应是另一个需重视的部分。这些概念帮助理解和设计线性系统,特别是在滤波器设计中。
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以理解为主,死记硬背只会事倍功半。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例如凭模拟实验来理解信号的处理过程。多做练习题,不断巩固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遇到难题,不要害怕,寻找教师或者同学一起讨论,甚至凭网络论坛寻求帮助。
定期复习,保持对知识的持续接触,这是防止遗忘的有效方式。适时做一些历年的考研真题,既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