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设计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首师大美术学院设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首都师范大学设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如果时间充足,比如从3,4月就开始全身心备战的话,可以考虑提前看马原,因为虽然政治每年大纲都会变,但是这部分变不了,而且这也是政治的重点与难理解点,提前理解了可以为后面节约不少时间,随便找个上年的老肖精讲精练或者大纲看看就行,不需要看课本,课本没有重点还超纲太浪费时间。我的正式准备是大纲出来开始,提前规划好进度,参考资料大纲就够了,因为我觉得大纲里面有些知识点讲得很细,非常方便理解,知识点也是无死角的,就是看起来比较厚且字小,看着容易犯困,可以快速的读出来来提高注意力。要看两到三遍,配套老肖1000题做一两遍,巩固知识点印象,第二遍看完做完就可以上风中劲草了,同样看2到3遍,后期就可以不看大纲了,当工具书偶尔翻翻,这个过程中除了做题跟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之外,看书一定要快,除了马原不需要理解,只需要知道就行,也不背,加深印象而已。时政的资料出来了要认真看,我感觉最近几年有这个趋势,在习大大的领导下,对于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所以时政的分数一年比一年多,今年估计选择题都有十来分了.最后冲刺时模拟题选择题见一套做一套,大题看看思路就行,等肖四出来了就背吧,大题一字不落的背,蒋中挺的五套卷可以买来做做选择,大题看看就行了,他的答案政治性语言太弱。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是单词,我用乱序版背了第一遍,之后就从网上找来电子版,(这个时候开始做真题的阅读)筛去一眼我就知道意思的,剩下的订成小册子,差不多一页二十行。第一天,只看每一页的第一行单词,第二天,看头两行,以此类推,这样一遍之后,再从最低下开始,倒着轮一遍,差不多两遍之后,单词就差不多了。英语重点是阅读理解和作文,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题型就不重要,而是要重点突破。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我一般会一篇阅读理解看四遍,每一遍练习的东西都不一样。第一遍就是在15—20分钟把题目做完,然后对答案,这是解题的过程。第二遍,就开始认真仔细看每一段,把不会的、意思模糊的单词、短语、结构复杂的句子整理出来,再用单词软件详细的查阅每个知识点,把它整理到笔记本上,复杂的句子结构进行分解、举例,也整理在笔记本上。我一般按照年份进行整理,每天也就整理一篇阅读理解。这是记单词、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第三遍我会把整篇文章口头翻译一遍,然后把翻译内容与资料书的内容对照一下。这个过程很短,基本上是脑子过一遍。这是翻译阶段。第四遍,就会把每个自然段的结构、内容、意思剖析一下,每道题对应哪个自然段,各段落的逻辑关系等等。这主要是复习新题型的过程。所以,一篇阅读理解就可以把整个真题的题型大体复习一次。每天一篇,坚持下来,会积累很多东西。作文不要很死板的套用一些模板,让阅卷老师发现会往死里扣分,所以最好总结一些自己认为很充实的一些句子,自己整理一套属于自己的模板。其他题型可以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专项练习。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一切以真题为研究对象。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外设计史是一部视觉艺术的发展长卷,它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现代设计的演变历程。我在复习时,特别注重梳理各个时期的设计风格及其社会背景,例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设计,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后现代主义的崛起。理解这些历史脉络,有助于把握设计的变迁规律。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也是考试的重点,如包豪斯的约翰·伊顿,他的理论对现代设计教育有深远影响。
设计概论则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涉及设计理念、原则、过程等核心概念,需具备批判性思考能力。我建议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比如学习“形式追随功能”这一原则时,对比分析不同设计作品如何体现这一理念。了解并掌握设计批评的方法,对理解和评价设计作品至关重要。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是广泛阅读。除了教材,还参考各类设计史书籍和学术论文,拓宽视野。做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尤其是绘制时间线或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复杂的知识点。讨论和实践同样重要,参与小组讨论,或者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小项目,都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在备考过程中,我还发现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价值。凭反复练习,不仅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还能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节奏。定期回顾和整理所学,也是巩固知识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