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集成电路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中国科学院大学集成电路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考完就感觉选择要完了,成绩算是平均水平吧。不说太多,就说一下我看的书吧。用的肖秀荣老师的标配,精讲精练+1000题(两遍)+真题+八套卷四套卷(比较权威)+时事政治,另外就是石磊的一本保命三十五分,个人认为各种易错点总结比较精炼(对此老师评价不一,看个人喜好),风中劲草(后期用来系统的背诵),后来考前各种预测卷就是刷选择题,市面上的题层次参差不齐,不必纠结于对错,关键是保持题感。大题就是真题,肖八肖四,看答案,总结,背诵的过程。政治的话不需要太早,就是多读多背,这东西估计有时候还是要靠政治觉悟的,而且时事很重要,一定要重视。
考研数学方面:
尽管我在数学考试中并未取得理想的分数,未达个人期望,但我仍想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方法,或许能给你们一些启示。首要一点,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我就是因为太过焦虑,在考前一天晚上无法入睡,第二天精神恍惚,直接影响了我的表现。其次,日常的积累不容忽视。我们要坚信数学的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我会仔细研读复习资料,深入理解每个概念。开始时,可能会感到很多困惑,这很正常,除非你是天才,否则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关键是要持续阅读,用心思考,多遍阅读全书,每次都会带来新的领悟。在此过程中,交错做一些题目。反复阅读全书并配合练习册,碰到难题就深入思考,然后再回看全书。如此循环,某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从此,重点转向大量做题,每隔一段时间重读全书,你会发现自己的进步显著。
考研英语方面:
我保持着每日精读一篇的习惯,全书收录了十年间的40篇阅读理解。每一篇文章我都仔细剖析了三次,这样一来,四个月就悄然流逝了。接着,我便开始专注于记忆作文素材,准备迎接考试。我的阅读步骤如下:首先,初次阅读时我会完成题目,并查阅并记住新词汇的英文含义,因为中文解释可能不够精确;其次,在第二次阅读时,我会再次做题,并将文章逐句翻译成中文。起初我用纸笔记录,但后来为了省事,我选择在脑海中默默转化成中文,同样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三次阅读时,我会留意那些精彩的句子,打算用于写作部分。由于此时已接近复习尾声,我开始着手准备作文。至于翻译部分,其实无需额外大量训练,当你的阅读基础打牢后,只需要集中精力练习最近15年的翻译题目,掌握正常的语序以及如何将长句简洁地翻译成短句。每道翻译题价值两分,共有四个评分点,每个点半分。通常来说,答案由四个小句组成一句,据此可以推敲出合适的断句方式。
考研专业课方面:
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半导体物理涉及众多的概念,如能带理论、载流子类型、扩散与漂移运动等。这些概念构成了半导体物理的基础,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例如,理解什么是禁带宽度,如何影响半导体的导电性;明白载流子是如何在电场或磁场中移动的,这对分析电路行为非常关键。
熟悉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比如PN结、MOSFET等,这些都是集成电路中的基本元素。要清楚它们的工作机制,包括载流子的注入、复合、迁移等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受温度、掺杂浓度等因素影响。要理解器件参数,如阈值电压、击穿电压等,它们直接影响到器件性能。
再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半导体物理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需凭实验验证和模拟仿真来加深理解。例如,凭SPICE软件进行电路仿真,直观地看到不同参数变化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实验室操作,如制作简单的二极管或者晶体管,也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半导体物理的实际应用。
数学工具的应用不容忽视。半导体物理涉及大量的数学计算,包括微积分、统计力学、量子力学等。需熟练运用这些数学工具去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例如求解扩散方程、建立能带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