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力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长大理学院力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长安大学力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最后阶段的复习侧重于肖秀荣的精简版和四套卷,以及过去两年的政治真题,这些都可以作为模拟测试来操练。即使在选择题上犯错也不必焦虑,关键是要找出错误源头并集中攻克。对于8套卷和4套卷的大题目,务必熟记,因为有可能会遇到原题。即便未碰到原题,也要冷静分析材料,依据记忆中的知识框架,挑选最相关联的知识点,结合材料内容展开回答,确保条理清晰,尽可能全面阐述。
后来,我发现身边的研友开始热衷于《风中劲草》,据说这本书构建知识体系十分出色。然而,个人对此书的编排风格不太适应,加上时间紧迫,我对三大本教材只是粗略涉猎,同时并未觉得它如传闻中那般神奇。这一时期,我主要依赖的是肖秀荣的考点预测和八套卷,顺便也做了上一年的四套预测卷。这样的过程让我感到很有效,就像一个不断填补知识空白的过程。不知为何,我对肖秀荣系列有一种特别的信任感,或许是因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吧。
考研数学方面:
在10月,我启动了模拟测试,入手了李永乐的440题集。这套题里有些难度偏大的异类题,我觉得不太可能出现在真正的考试中,就跳过了,其实是我自己不会做。然而,选择题和填空题设计得很精妙,每一题都涉及多种概念,能够训练你的思维灵活性和关联性,鼓励你探索各种解决方案,所以这些题目应该特别重视。剩下的普通题目虽然看起来基础,但并不棘手,只要静心去做,就能解决,无需恐慌。
在通读一遍复习全书后,我深入研读了张宇的36讲(部分内容略过)。随后,我进行了第二次全面复习,并重新梳理了一遍习题,渐渐体会到了知识的脉络和结构,这显然得益于之前的扎实学习。错题往往暴露出我们常犯的错误和难以掌握的地方,可惜今年我未能充分利用错题资源,后期过于热衷于刷题。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考研过程中比较难的一科。每年会有很多人因为英语小分不过线而惨遭淘汰。我感觉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贯穿于考研的始终。考研英语我认为就是在考单词量,而其他的什么语法或时态都次之。所以必须过单词关,我的英语从三月份开始准备,刚开始就是在准备单词,前后背了三遍。从3月到七月我一直背单词,从语法开始,包括作文啊翻译啊这些都要复习到。偶尔做几篇张剑的《阅读150篇》,算是练手。暑假的时候做了几套真题,不是很理想,主要还是词汇量掌握的不够。进入十月份,开始全力准备英语,此时新东方的单词书我看的是第二遍,并且把不熟的整理下来,留日后专门强化。虽然这样,但是做真题时还是不理想,于是开始进行第三遍强化,一直到十二月份。这期间,我把真题里面的每个不懂的单词和短语都整理下来并背了一遍,再加上新东方的单词,每天都背一个小时。然后再看真题感觉里面的单词都认识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在应力和应变的理解上,一定要清楚它们之间的物理意义以及计算方式。例如,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应变则是物体在受力后的几何形状变化程度。胡克定律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揭示了线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要深入理解和应用。
对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这是衡量其抵抗破坏和形变能力的重要指标。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参数,如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等,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分析解决问题。
接下来,变形体的静力学平衡问题是考试的热点。要熟练掌握三力平衡原理,空间力系的简化,以及剪切力图和弯矩图的绘制。这部分需大量的习题训练,凭画图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结构的稳定性。
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忽视失效理论,比如屈服准则和破坏准则,这些理论帮助预测材料在复杂载荷下的行为。了解并掌握能量法,无论是虚功原理还是势能原理,都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工具。
动态问题和疲劳破坏也是材料力学的一部分。动态响应要考虑惯性力的影响,疲劳破坏则涉及应力循环和寿命预测,这两部分需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特别是微积分和概率论的知识。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因试题往往反映了教师对知识点的侧重和出题思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尝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这将帮助你更深入理解材料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