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从一开始就感到独自背诵政治缺乏明确目标,于是我自己购买了教育部门出版的《大纲解析》。初次阅读时,配合老师的课程,我大约一两天读完马原和毛中特的一章,尤其是毛中特的五到七章,这部分我花了超过一周的时间,期间专心摘录关键知识点,进度确实较慢,每天投入近三小时在政治学习上。每看完一章,我会完成对应的肖秀荣1000题选择题作为巩固。
接下来,我转向史纲和思修的学习。史纲用了大约三四天时间,而思修则在专心致志的一天内完成。这两部分我没有做笔记,而是直接在书中标记重要内容,因为主要的难点和重点集中在前面两个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较简单。补充一点,书中的第五部分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阅读。第一轮复习时,我不涉及大题的准备,因此忽略了练习册上的简答题。
到了第二轮复习,效率明显提高,我对照笔记,关注书中的标注,继续练习选择题,每天花费约两个小时。此时,我们仍未开始准备大题。这时,我购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发现它对提升选择题能力非常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在十二月期间,可以尝试不同机构的模拟试题来保持手感,不必太执着于错误率,因为我觉得这些模拟题与真实考试的风格有所不同。所以我建议每周完成一份,确保技能不会生疏。更重要的是复习笔记,尤其是各种题型的解题策略、常见错误和陷阱,要做到非常熟悉,一看到题目就能立即识别出解题步骤和潜在问题。我从十一月中旬开始这样复习,这在实际考试中确实能节省大量时间。对于数学部分,我主要跟随李永乐的教程,强烈推荐。至于数学复习材料,我个人偏好二李的《数学全书》、李永乐的《线性代数》以及《660题》,当然,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相对简单。但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由于真题比较少,但还是要依靠英一的真题来撑起一片天呦。前11年拿来熟悉感觉,树立自信。我是在某一天突然开始正确率暴涨,越写越顺手,文章虽然还是不太懂,但是根据技巧也能选对。至于单词,我的方法是这样的,做真题的过程中就将生词划下来,做完开始查,把词性啊释义啊常用搭配啊直接标注在卷子上,然后我准备了一个本子,专门用来抄真题里的这些生词,说白了就是腾一遍,但这遍不仅有单词,还有答案解析里给出的句型啊,语法常识啊之类。这是一项繁琐且耗费大量时间的工作,但是坚持下来很有成效。初期我一天用来做题加对改,一天用来总结,每天起码要花3个小时,后面加快速度就在一天内完成了。每天做真题前先回顾之前本上的知识点,这样日复一日,终会柳暗花明。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地质年代的理解是基础。你需熟悉并掌握地质年代表,理解各个时期的地层特征,以及主要生物群落的变化。这需大量的记忆,但凭构建时间线或者制作彩色图表来帮助记忆。
岩石矿物的识别至关重要。了解各类岩石的形成条件、结构和特性,能够帮助你在野外实习时快速判断出你所面对的是何种岩石。掌握基本的矿物鉴定技巧,如颜色、光泽、硬度等物理性质,提高实地操作能力。
再者,地壳构造的学习是理解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关键。板块构造理论是其中的核心,要理解板块如何移动、碰撞、分裂,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地表形态和地质现象。对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不仅要知道它们的形成原因,还要能从地形图上识别出来。
地质作用的理解则是将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的线索。无论是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还是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沉积),都要理解其过程和结果,以及它们如何塑造地球表面。
学习方法上,我推荐结合教材和教师讲解,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多做练习题,尤其是案例分析题,帮助你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定期进行复习,巩固记忆。有条件,参与野外实习,亲身体验地质现象,会对学习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