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听完课觉得脑子特别清晰,线索很清楚,框架结构也有了。边上课边看精讲精练,边跟着划重点。上完课之后,把划的重点看了一遍,捋了捋大概的线索,然后就开始做1000题,错了之后 会把错的知识点找出来看,对着精讲精练和上课做的笔记看的。做完买了本风中劲草,这本书是更加浓缩的重点,很薄的一本,但内容都是重中之重。我把这本书又背了一遍,做了10年真题的选择题。接着肖四肖八陆续出来了,就自己做选择题,背大题。临考前看了看之前选择题中的错题,巩固了一下背的大题,政治准备就这么多,不算很高,不过够用了哈哈。
考研英语方面:
如果要重新接触英语并找回感觉,我会建议挑选一本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无需过于深入,做题、看答案,关键是理解解析,找出错误所在。我个人使用的是考试虫的阅读部分,包含四篇阅读和一个新题型,前三篇相对简单,第四篇稍难,仅作为练习阶段使用。对于张剑的150篇,我不太推崇,我购买的基础训练篇虽然题型与真题有些相似,但有时答案缺乏信服力,因此只完成了一些单元。而提高篇据同学反馈,生词量较大。我在八月开始做起1991年的真题,直至2000年前的都当作练习,因为它们比其他参考资料更为可靠。首先做题,查看准确率,接着分析错误选项的成因,一直做到2002年。然后回头再做一遍。我的方法是逐句翻译,大致在原文上写下含义,对照标准译文校对。这个步骤很耗时,但很有益处。刚开始翻译时可能会感到困扰,但坚持下来,几年后你会看到显著的进步,同时提升了翻译技能,无需额外花时间练习。完成1992-2002年的翻译后,我转做2003-2008年的真题,同样流程,但在翻译上更加自如,尤其是2005年后,只需处理少数复杂句子,翻译准确度和理解阅读答案的能力大幅提升。我预留了最后三年的试题用于最后一个月的自我评估。这样做完一轮,你会发现第一轮的答案已淡忘,所以请放心大胆地做真题。在第二轮中,重点是分析题目,探究正确选项为何正确,错误选项为何错误,错误类型是什么。同时分析文章结构,划分段落,理解每段主题。此轮结束后,开始第三轮,快速浏览文章就能把握整体框架,继续做题。实际上,若能每天专注投入,加上词汇记忆,时间并不会过多。所以提前开始真题练习并无坏处!最后一轮,我会大声朗读真题,边读边思考文章结构,增强阅读感。最后提醒,在最后一个月集中精力准备作文的同时,切勿忽视阅读,至少每日要阅读一两年的真题。这种方法可能费时费力,短期内成绩进步不显,但从我和周围同学的实际经历和最终分数来看,确有一定成效。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影视戏剧史论》,这个科目需对全球范围内的戏剧与电影历史有深入的理解。我建议从宏观的历史脉络入手,理解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如何塑造了戏剧和电影的形式与内容。阅读经典的戏剧剧本和电影理论书籍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阿里斯托芬、莎士比亚的作品,以及巴赞、贝尔托鲁奇等人的理论。关注中国戏剧的发展历程,如京剧、越剧等地方戏曲形式,以及中国电影的发展,如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贡献。做笔记,梳理时间线,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并定期复习,这对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有帮助。
《影视戏剧专业实践综合》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你需熟悉各种拍摄设备和技术,包括摄影机、灯光、录音等,理解镜头语言和剪辑技巧。我推荐观看经典影片并进行深度分析,学习大师们的拍摄手法。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尝试自己编写剧本,甚至组织小型剧组进行拍摄,这能你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批判性思维也很重要,学会分析一部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以此提升自有的审美和创作水平。
在备考过程中,保持对影视戏剧的热情至关重要。这不仅是一场学术的挑战,更是对个人兴趣和热爱的追求。阅读原著、观看电影、参与讨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身心健康,也是高效学习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