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金融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农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中国农业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午后和晚餐后的一段时间,我会专注看政治,确保每日完成一章的学习并做相关选择题,偶尔会超时。我对政治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相对轻松。我要告诫理科生,暑假开始接触政治是比较理想的安排。惨痛的经验告诉我,考试前夕不宜在政治上投入过多精力,不必强求记住所有预测卷的答案,重点记忆关键点就足够了。毕竟,在北京这样的考区,即便你将肖四的答案一字不差抄上去,也不可能拿到满分,政治并非拉开分数的关键科目。所以,尽量腾出宝贵的时间来巩固数学,保持解题的感觉。
考研数学方面:
初次翻开全面复习书籍,可能会感到吃力,遇到许多难题,这是很常见的经历,不必沮丧,要有耐心逐步推进。到了第二轮阅读,你会发现大部分内容已经熟悉了。暑期最好能完成两次《复习全书》的通读,若时间紧迫,至少确保高数部分过两遍。首次阅读时需仔细研读,尽量亲自解决每个例题,每章节末尾的习题也要一并完成。在初读过程中,记下需要重点关注的题目。第二轮就专注于这些标记的题目。第三次阅读大约在12月初开始,这次主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定理。我想特别推荐一本李永乐的660题,尽管难度较高,且考试中不太可能出现类似题型,但它对巩固概念和定理的理解极其有益(特别是选择题,如果时间有限,建议首选看这部分)。这本书精准地揭示了我们常犯错误的地方。我也三次完整地研读了这本书,有些题目甚至反复琢磨。第一次做660题是在看完《复习全书》第一遍之后,同样标记出错误和有价值的题目,但我没有深入做微积分填空题部分,觉得这部分并不十分必要。在最后的备考阶段,我减少了660题的使用,因为虽然它有助于深化理解,但并非理想的应试训练材料。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是每天都要背的,考研英语和四六级没有太大的关系。前期先学的是翻译,根据翻译讲长难句,搞懂语法,然后进入阅读大项,我觉得还蛮有条理的。真题我是五月份开始的,但是从1994年的开始做起,翻译。因为自己基础差,所以从简单的做起。如果感觉自己英语还好的,可以从2000年以后做起。英语真题我是差不多过了五遍。但是我不想说具体的每个阶段的时间,这得视情况而定。到9月份之前英语保证每天5,6个小时的时间。不是说做的遍数多就好了,关键是搞清楚,弄明白,把每道题弄透。作文一定要练,自己写。可以背模版,但是不要死套,要灵活运用。后期的自我模拟特别特别重要。这可以让你明白时间是多么紧迫。黄皮书我觉得是适合自己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宏观经济学是理解全球经济运行的基础,它涉及到GDP、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关键指标的理解和分析。我在学习这部分时,注重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凭阅读新闻报道和学术论文,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对现实世界的洞察。
微观经济学则更关注个体行为,如消费者决策、企业生产等。我建议凭构建模型和解决供求问题来深化理解。掌握市场结构类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及其特点也非常重要。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部分,我主要侧重于熟悉各种金融工具、金融市场运作机制以及金融机构的角色。这部分需大量的记忆,但知识点的,尝试理解其背后的逻辑,能帮助在解题时迅速定位。
投资学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包括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各种投资策略。我建议大家不仅要理解基本的投资理论,如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还要凭模拟交易或者阅读投资报告来提升实战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对理论部分,我习惯先理解概念,再凭做题巩固;对计算部分,我会定期进行模拟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我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加在线讨论,查阅专家解读,这样既扩大了我的知识视野,又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复习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我会合理安排时间,确保休息充足,避免过度疲劳。定期回顾和自我检测也是提高效率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