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清华工程物理系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清华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9月份开始准备的,边上课边看精讲精练,边跟着划重点。听完课之后,把划的重点看了一遍,捋了捋大概的线索,然后就开始做1000题,做完买了本风中劲草,这本书是更加浓缩的重点,很薄的一本,但内容都是重中之重。我把这本书又背了一遍,做了10年真题的选择题。接着肖四肖八陆续出来了,就自己做选择题,背大题。临考前看了看之前选择题中的错题,巩固了一下背的大题,政治准备就这么多,不算很高,不过够用了哈哈。马哲部分,看一章知识点,做一章题目,至少2遍,我的复习顺序是马哲、史纲、毛中特、思修、时政。马哲部分较难,死记硬背真的记不住,不推荐视频课,讲的都没有针对性。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只想说,用心去做题对待数学,它会回报你的。参考书籍:李永乐全书至少刷三遍(暑假前刷一遍),660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很不错,李永乐线性代数讲义,张宇的高数18讲,2000年后的真题,张宇八套、四套。大家没必要一味追求刷的次数,关键是注重效率,做到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真题和张宇的模拟题建议每一套都当考试来做,真题一定要总结错题,模拟题一定要做,真题的话,因为很多题都见过,所以做起来相对简单,模拟题相当于提前适应考场状态。我的话,真题一般俩个小时就可以做完,但是模拟题却每次都三个小时刚刚好,张宇的模拟题有一点偏,但还是建议大家做,对于练习计算基本功还有心态非常有益,虽然说是模拟题真的很打击人,但是总比考场上受打击好吧。考场上的突发状况很多,只有平时的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在数学上完胜。
考研英语方面:
很多教育机构出版的真题集通常按94-04年和05-15年的区间划分,总计包含22组题目。头11年的部分主要用于适应考试节奏,建立自信心。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准确率显著提升,答题愈发得心应手,尽管文章内容仍感困惑,但运用策略依然能选出正确答案。对于词汇学习,我的策略是,在做题过程中标记生词,完成后立即查阅,直接在试卷上注明词性、含义和常见搭配。我还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专用于抄写这些真题中的新词,其实就是在抄写的同时,也包括了解析中提供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这个过程既琐碎又耗时,但持之以恒效果明显。起初,我一天用来看题和校对,另一天用于归纳总结,每天至少投入3小时。后来,我提高了效率,把这两项工作都集中在一天完成。每天开始新的真题练习前,我会复习之前的笔记,如此循环往复,渐渐地就会豁然开朗。
考研专业课方面:
“普通物理”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多个领域,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背景。力学中的牛顿定律、能量动量原理是基础,热学则需理解分子运动论和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电磁学部分,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核心,要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至于光学和原子物理学,则涉及到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以及量子力学的初步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的原则。对每一个物理概念,我都力求从本质上理解它的物理意义,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公式。例如,在学习电磁学时,我会尝试去理解电场和磁场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不是单纯它们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能提高理解和解题的能力,也能使学习过程更为有趣。
做题是检验理解的重要方式。我建议大家选一些经典的习题集进行练习,如费恩曼的《物理学讲义》等。每做完一道题,都要反思自有的思路是否正确,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定期回顾错题,分析错误原因,是提升的关键。
再者,实验是物理的灵魂。尽管考试可能不会直接考察实验操作,但实验精神和思维方式对理解物理至关重要。阅读一些物理学家的传记,了解他们的实验过程,或者尝试模拟一些简单的实验,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团队学习也很重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讨论问题,互相激励,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