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清华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就今年的政治成绩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关于政治复习,我觉得不用开始的太早,当然这要跟自己情况,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英语和专业课复习精力绰绰有余的话,完全可以早点开始。我的政治是从9月份大纲解析出来后才开始的,最初是把《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过了一遍,感觉完全没记住,而且怕漏点,又把《大纲解析》过了一遍,其实就是每天上午读几章,根本没记住什么,不过这两边也是整体把握了一下考研政治的知识点覆盖和脉络框架,在这期间开始做真题的选择,基本上形成自己的后期复习思路。然后就是等《风中劲草》出来后,才开始背政治,大概背了3-4遍吧,第一遍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吧,因为上面知识点不够详细,所以一般会结合《精讲精练》,后面的速度就越来越快了,不过基本上处于合上书就忘的状态,所以一直在循环往复,不过这期间一直就是在准备选择题的背诵,配套《1000题》练习。开始接触大题就是《肖八》出来后,看了大概三年的真题大题的出题模式和答案组织,然后看肖八的大题,算不上背吧,但是每一套卷的大题都有认真研究,早上时间多的情况下也会选择性的背几道,等肖八看完,政治基本上处于复习的白热化状态,市面上会出现大量的模拟题,如《肖四》、《任四》等,我基本上全都买来做了(选择题),大题也是把每一套卷子的题都看了,然后自己筛选出重点,以及此卷有的别的没有的,要重点记忆,每一套都出现的热点更要着重记忆。我基本上是背的《肖四》《20天20题》,不可否认肖老爷子的厉害。
考研数学方面:
在所有科目中,我对数学颇有信心,因此备考显得较为轻松。我早在年初就启动了课本复习计划,确保在暑假前完整地过了一遍教材。暑假期间,我投入七月和八月两个月时间进行了李永乐复习全书的第一轮学习。之后,我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进行第二次研读李永乐,期间因回家停留了大约半个月,实际上的有效复习期为一个半月。紧接着,我在一个月内完成了李永乐的第三次精读。接着,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回顾前三轮中的错题,以李永乐为主。到了十二月下旬,我开始接触真题练习,坚持每天一套,以此来迎接考试。
考研英语方面:
购买一套卡片,每当在研读真题时遇到生词,就将其标注并摘录到卡片的一面,背面则对应翻译成中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来翻阅记忆这些卡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统计力学、量子力学以及电化学五个部分。热力学主要理解熵、焓、自由能等概念,掌握其变化规律及应用;动力学则要深入理解反应速率、活化能等概念,以及Arrhenius方程的应用;统计力学帮助从微观角度理解宏观现象,需对分子运动理论有深刻理解;量子力学是化学的基础,要熟练掌握波函数、薛定谔方程等基本概念;电化学涉及到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理解电极过程和电极电势是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清晰的概念框架。每一章的学习都要先理解基础概念,凭解决具体问题来深化理解。例如,对热力学,理解状态函数与途径无关的性质,再凭实际例子如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过程去应用这些概念。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需凭做题来巩固,因物理化学的题目往往需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
重视实验和理论的结合。虽然这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很多概念凭实验来直观理解。比如,凭测量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理解并计算出反应的活化能。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记忆,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定期复习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我会每周抽出一天的时间,将这一周学习的内容重新梳理一遍,形成自有的笔记,这样既能及时查漏补缺,又能加深记忆。
积极参加讨论和小组学习。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难题,或者听取他们的理解和看法,往往能从不同的角度启发思考,拓宽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