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自然灾害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自然灾害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自然灾害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是文科,对于政治不陌生。但对于高中学理科的,我的建议是早点准备选择题。选择题的分数决定你考研政治的分数,因为大题最后各种押题卷都能押上那么几道,再加上自己的发挥,总的来说大题是拉不开分的,除非你答的特别好。基于此选择就很重要,我建议有时间的同学最好看政治考研大纲,这是最保险的办法,因为各个老师编写的政治复习书总有个人主观色彩,并不是很全面。看看今年政治选择题就知道了。但是大纲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枯燥,很难看进去,所以就看你们自己啦。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6月份开始比较好,我当初暑假开始的有点时间紧,后来改变了复习计划,效率提高了很多。6月份大家每天可以看2个小时左右的数学,你只需要看大学的课本即刻。书上例题推到都要过一边,对知识有个笼统的概念和回忆。在这里,我有必要说一下李永乐与陈文灯的区别。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很适合大家的第一次考研,他能把所有知识点完全列举出来,基本讲到了所有容易被人忽略的方面。而陈文灯,应属于“进阶版”资料,他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列举所有知识点,而是有针对性地做出一些讲解,而他对证明题的讲解尤其精彩。李永乐讲证明题,只会告诉你这种题要怎么解,你记住就行了;而陈文灯,不仅告诉你怎么解,还会告诉你为什么,并且引申到另外其他的证明题。所以,在选择资料的方面,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决定。
考研英语方面:
大约从四月起,我开始了英语复习,但没特意抽出时间专攻词汇。然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同学,我还是推荐先扎实地记忆单词。期间,我购入了张剑的黄皮书,每日练习两篇阅读理解,此时不必过于纠结正确率,毕竟这不是真正的考研试题,部分题目设计可能不够严密,关键是保持对语言的感觉。进入暑期,我开始接触真题,这些资料十分珍贵,务必充分利用。起初,我全盘练习,包括翻译等部分,但我认为专注于阅读理解更为有效,主要是熟悉真题的命题模式,并记录那些陌生而常出现的单词,以便日后反复查阅。我的进度是每两至三天完成并整理一套真题。难度比我预想中低些,阅读通常错2-3题。然而,阅读理解需多次精读,翻译和作文也需要动笔实践,作文可稍后再重点准备。对于错误的地方,我会通过解析来理解命题意图和解答技巧,同时积累生词。真题我总共大概做了三到四轮,后来几乎能记住答案,我就更多地去朗读文章,以维持语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学基础是一门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性科目,它要求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深入的理解。在自然地理部分,重点在于气候系统、水文循环、地貌演变以及生态系统的理解。这部分需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理解各种自然现象背后的原理,并能应用这些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对气候系统,要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掌握基本的气候类型和分布规律。水文部分则需理解河流的形成、发育过程,以及洪水、干旱等灾害的成因。地貌学则需了解地壳运动、风化侵蚀等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塑造地球表面。生态系统的学习则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
在人文地理方面,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需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如何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比如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动力,以及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等。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至关重要。每一部分的内容都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这样在复习时迅速定位到具体知识点。实践操作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制作地图、分析案例、进行实地考察等,都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
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不仅能检验学习效果,还能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关注最新的地理学研究动态,如阅读学术论文或参加学术讲座,提升学科素养和深度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