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上海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起步不必过早,文科生可以从十月着手,理科生可稍提早准备。预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个好主意,因为这个部分的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方式有所不同。政治复习的理想时机是从九月开始,切勿拖延至后期,那时可能会来不及。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肖秀荣的练习题,并且阅读他的相关著作。重点应放在选择题上,因为这是区分分数的关键,主观题往往难以显著提升分数。对于不喜欢背诵的同学,务必仔细研究肖秀荣的八套卷,而四套卷则必须熟记于心。想要取得优异成绩,就需要脚踏实地地学习。我自己也不太喜欢死记硬背。
考研数学方面:
五月到六月中旬(即暑假前)过数学全书(张宇或者李正元的)和李永乐的线性代数。一定要全覆盖,不能漏掉全书上已有的知识点。做自己的知识体系图,这个阶段只要求做大体的,不用追求完美,后面在冲刺阶段再继续补充,那样才更有针对性。
考研英语方面:
个人教训:写作文时候最好答题纸下垫上试题,不要让答题纸直接接触桌子,否则下笔会比较滑,写起来费劲,字也难看,有碍观瞻。作文的视觉效果好,绝对只会加分不会减分。我的英语复习大概是这样:因为我是从6月底7月初才开始复习的,之前把绿皮书上的单词边背了一遍边抄在小本子上了。当然这之前的那遍基本没记住啥。从正式开始,每天早上大概花1个小时背单词,平均3-4个list,这3-4个list是包括前一天背过的两个list,再加上当天往后滚的2个list。前期可以少点,后面加码,而且有的单元单词多且难,稍微慢点,单词少的简单的List可以快点,晚上回去睡前再背下早上背过的list,时间随意,“任务”完成就行。后期就没怎么背单词了,或者说背的很快了,早上最多只给了半个小时背,因为加上了作文,需要作调整。关于背单词,我的体会是,快速反复,很多人会因为一个很难记的单词而停留过长,其实也没记住,这不是你记忆力好不好的问题,对于一个难词,适当多花点时间熟悉可以,但不要太长,每个单词的词性词义一定要记全,考研很多时候不是考常用意思,考到僻意了很正常。人的记忆都是曲线下降的,必须要反复加深印象,所以其实你可以看到我每天往后滚的单词并不多,但是却花了一半的时间在回顾昨天背的“新的”,晚上睡前再巩固一遍我觉得效果也不错,当然英语大牛们觉得不需要的请忽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个涵盖了材料的性质、结构、制备和应用等广泛领域的学科。在复习过程中,你需对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固态相变以及金属、陶瓷、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的基本特性有深入的理解。特别地,理解并掌握晶格理论、晶体缺陷和固体溶液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因这些知识点经常会在考试中出现。
对相图的学习,不仅需各种典型相图,更要理解它们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工艺条件对相图的影响。例如,二元相图中的共晶、包晶、匀晶反应,以及三元相图的杠杆定律等,都是常考点。材料的热处理过程和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
在扩散部分,理解扩散机制,如空位扩散、间隙扩散等,并能计算扩散系数和扩散时间,是考试的重点。固态相变,如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等,需理解其微观机理,并能解释相关实验现象。
至于具体的高分子和复合材料部分,要熟悉它们的合成方法、结构特征及性能特点。特别是聚合物的链结构、取向、结晶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等,这些都是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尝试凭做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多看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这对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有帮助。
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交流,甚至寻找导师指导,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和技术。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练习必不可少,它们能你熟悉考试题型,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