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电子信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化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北京化工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考完就感觉选择要完了,成绩算是平均水平吧。不说太多,就说一下我看的书吧。用的肖秀荣老师的标配,精讲精练+1000题(两遍)+真题+八套卷四套卷(比较权威)+时事政治,另外就是石磊的一本保命三十五分,个人认为各种易错点总结比较精炼(对此老师评价不一,看个人喜好),风中劲草(后期用来系统的背诵),后来考前各种预测卷就是刷选择题,市面上的题层次参差不齐,不必纠结于对错,关键是保持题感。大题就是真题,肖八肖四,看答案,总结,背诵的过程。政治的话不需要太早,就是多读多背,这东西估计有时候还是要靠政治觉悟的,而且时事很重要,一定要重视。
考研数学方面:
从春季的三月起,我就着手数学复习,构建个人的学习框架和解题策略,并强调了记笔记的重要性,以备后续查阅。同时,建议各位扎实根基,我自身的阅读速度较慢,所以我仔细研读每章的例子和练习题,直到七月才完成第一轮学习。接着进入七八月,我开始接触历年试题,到了十一月的关键冲刺期,我会每日投入约一个半小时专注于数学,保持解题敏锐度。此外,我专攻660题的选择部分,确保理解每题背后的含义。对于数学而言,关键是彻底掌握真题,深入理解每个概念,因为真题无比关键,需要多次重复练习,直至熟悉其内在脉络和解题策略。务必脚踏实地巩固基础,对待每一道题目都要用心专注。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每天都要背,偶尔看看英语文章。单词是基础,不管多忙都要拿出来看看,一直到考研结束那天。这点是研友告诉我的,当时我也没这么认为,但是到11月的时候我才认识到这点,那时就拼命的弥补。今年翻译词汇部分基本都是时事热词,大家可以每天花十分钟关注一下新闻,真的很有用,政治和英语都有用。再者就是往年考过的词汇,可以买一本真题集,里面都有。我是后期才发现这一点,走了很多弯路。今年的篇章翻译总体比较简单,然而我没有做完!!!知道为什么吗?打草稿!我不习惯一遍成型,翻译速度又慢,时间还剩20分钟的时候我还有两大段英译汉没有读,不是没有誊写,是没有读!!!当时真是死的心都有啊,恨不得哭出声来。后来几乎是词对词地译完了中间一段,最后一段译没译完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中间漏掉不少词,意思也差不多是瞎猜。不过最后成绩还是蛮正常的,也有可能是我前面词汇部分做的比较好,大家平时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提高速度,考前测一下自己的翻译速度,翻得慢就不要想着打草稿了,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的分析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信号的分类(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确定性信号与随机信号等)和基本运算(卷积、傅立叶变换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系统部分,需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概念,它是信号处理的核心。LTI系统的性质,如频率响应、冲激响应、卷积等,需深入理解和熟练应用。Z变换对理解和分析离散时间系统有重要作用,也是考试的重点。
学习过程中,我会建议你多做练习题,因这门课的理论知识需凭大量的计算来巩固。尤其是卷积和傅立叶变换的计算,不仅要求准确,还需快速。你找一些经典的教材,比如奥本海默的《信号与系统》,上面的习题非常有助于提升解题能力。
实验和仿真也是学习的一部分。MATLAB是一个很好的工具,用来模拟信号处理过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例如,凭编程实现滤波器设计,直观地看到信号在不同系统下的变化,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帮助更好地把握抽象的理论知识。
我认为理解和运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理解每一个公式背后的意义,知道何时何地该用哪个工具,这样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游刃有余。在复习阶段,我通常会尝试将学到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在考试时就能迅速定位到相应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