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复习不太系统,红宝书断断续续从9月30日一直看到12月14日才看完第一遍……好在高中学的文科,底子还是有的。但后来看得挺辛苦,建议大家对政治不可掉以轻心,但也不必太早复习,基础差的同学可以暑假就开始看,基础好一点的同学9月开始也行,重在每天坚持复习,保持进度,多看几遍,充分准备。 自己复习红宝书,一般是晚上看一两个小时。初期有做《肖秀荣的1000题》,后来感觉题量太大,已经跟不上看书的进度了,再加上我的重心始终放在专业课和英语上面,所以也就没怎么做了。 看红宝书的过程中有带着看《草劲中风》(倒过来念),这本资料提炼得还是很不错的,看完红宝书读了一遍《草劲中风》(倒过来念)上的部分重点章节。最后考前的二十多天,做了肖四任四,背了肖四所有的大题,最后考试时的确用到了不少哦。
考研英语方面:
从大学三年级下学期起,我开始了英语单词的学习,因为那时候我已决定要考研,并为此购买了《红宝书》作为词汇教材。初次翻阅时,感觉相当艰难,很多单词既陌生又难以记忆,但我仍然坚持下去,我认为反复是关键,至少需要看上十遍。在备考期间,每当学习疲惫时,我会翻看单词来稍作休息。随着进度,速度逐渐加快,到最后阶段,我可以在五天内完整过一遍单词书。
如今看到有人习惯抄写单词的中文释义,我个人认为这并不高效。这样做可能会耗费过多时间,毕竟阅读理解更为重要,大致理解含义就足够了,许多单词其实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出来。至于阅读训练,我当时选择了星火的《阅读100篇》,每日练习一至两篇。但后来我发现这些模拟题与真实考试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我建议主要还是应该以真题为核心,100篇或200篇这样的辅助材料只需用来熟悉文章结构,不必过于纠结正确答案。
真题无疑是考研英语复习的重中之重,对此我深信不疑。我使用的资料是张剑的黄皮书,反复研读了三遍。对于作文部分,关键是结构和句子表达。我背诵了老师推荐的30篇范文。此外,自己动手写了几篇,提炼出一个通用的写作框架,这样一来,考试时就能直接套用,节省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语言文学综合”,这门课程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文学理论等多个领域。古代文学部分,需对诗词曲赋有深入理解,不仅要知道作者和作品,更要理解其艺术特色和社会背景。现代文学则更注重流派和作家的研究,如鲁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要深入剖析。当代文学要关注近几十年的发展脉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作品和现象。文学理论部分,则需理解并掌握各种批评理论,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并能运用到具体文本分析中。
我的学习策略是,先广泛阅读,构建起一个宏观的知识框架,再逐步填充细节。我会定期列出读书笔记,梳理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结合理论进行深度解读。对不熟悉或复杂的理论,我会凭查阅资料和讨论来深化理解。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主要涉及汉语的历史演变、词汇语法、修辞学等方面。这部分需扎实的语言功底,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形音义,熟悉古今汉语的差异,了解词义的演变和句法的变迁。修辞学的学习也非常重要,它涉及到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我采用的方法是,凭研读《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教材,系统学习基础知识。我会选一些古文经典和现代文章进行精读,分析其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我还经常做一些语言分析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只有真正喜欢,在繁重的复习中找到乐趣,在理解和记忆中找到自有的见解。不断思考和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好地掌握这两门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