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大气科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中国科学院大学大气科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不用准备过早,十月份开始完全不算晚,我当时大概就是十月份下旬开始看的,大纲解析看了一点便扔下了,觉得太多太杂,就买了fengzhongjincao系列看了,觉得那几本书很好,特别是习题,也要好好做。最后阶段就是做模拟题了,个人认为肖秀荣老师的最后四套还是好的,还有最后我也看了他的那本重要的知识点总结(忘记名字了)。另外奉劝大家不要再相信政治客观题选项有规律的话,做完之后还有很长时间,结果就把客观单选题答案弄到一起,对比一下又改了几个,结果悲剧了,之前对的都改错了,真是悲剧。
考研数学方面:
研读了两遍数学教科书,并且对照教学大纲,重点理解基础知识。随后我开始集中攻克高分速成手册,大约重复练习了三四次,由于这本书内容精炼,相较于核心笔记,它的难度较低,主要都是基础题目,所以完成速度较快。核心笔记我则刷了两遍,尽管其中有些难题,但整体而言,它对知识要点和题型的总结非常到位,多做几次对提升数学成绩大有裨益。大约在10月时,我开始接触题库,实战演练真题并不算丰富,所以我尽量保留整套试题,模拟考试时间来做。我个人推荐准备两个笔记本,一本用于系统整理概念和经典题型,另一本则记录错题。坦白说,我在记录错题方面没能持之以恒,不过我对知识点的梳理相当全面,后来几乎成了我主要的学习资料,做过的题目大多能在上面找到对应的总结,这个过程耗费了不少心力,但令人鼓舞的是,这些努力与进步明显成正比。
考研英语方面:
三月初一开学就在学校找了固定自习室,开始自习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英语我先学了单词语法和长难句,算是为正式做真题打了基础。下一步就该坚持背单词+做英语一真题阅读,注意只需要做阅读部分即可。英语一的阅读比较难,有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老师也很负责,有问必答,前期是每天做一篇,做完后分析答案,摘抄长难句,经过一个多月的折磨,正确率有所提高,五月左右采用五天一个周期的方法,第一天做四篇,后四天每天精读一篇文章,查出生词并记忆。6月底之前做完了英语一的真题阅读。12月,写作,每隔一天练一篇写作,用以前真题的题目,写作如果不是很有把握还是用模板比较好,但是不要用全文的模板因,太生硬,可以用句子的模板,在了解作文结构的情况下(一般写作书都会说),每种句子都准备几个模板就可以。中间隔的一天可以稍微再看一遍阅读或者背背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大气科学基础综合涵盖了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等多个子领域。气象学是基础,理解大气的运动规律和天气现象的成因至关重要。在这里,你需深入理解风压关系、热力环流、锋面理论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析实际的天气图。对大气环流模式的理解,如季风系统、洋流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
气候学部分,需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原理,包括温室效应、地球辐射平衡、气候类型的划分等。理解和分析气候变化趋势,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是这一部分的重点。熟悉气候模型并能进行简单的气候预测,也会在考试中体现其价值。
再者,大气物理学则更偏重于微观粒子行为和能量传输过程。例如,了解气体分子的动力学行为、辐射传输机制、云和降水的形成过程等。这部分需扎实的物理基础,特别是热力学和电磁学的知识。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是最有效的。阅读教材是基础,但要真正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就需凭做题和模拟实验来加深理解。例如,尝试自己绘制大气压力场和温度场的变化图,或者分析特定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变化原因。参与科研项目,阅读相关论文,也能帮助你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大气科学。
在复习过程中,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也很重要。将复杂的概念简化为自有的语言,制作思维导图,这既能巩固记忆,也有助于在考试时快速提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