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语北语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北京语言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实际上,我认为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个科目中,政治是最不必过于忧虑的一项。考研政治的核心是对公民教育和爱国精神的考察,这一点我们应该明确。我在十月份启动政治复习,初期主要是梳理知识脉络,大致浏览相关资料,直到十二月之前,无需过分专注于简答题的准备,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其他科目。接近考试的一个月,我会购买诸如序列三、序列四等参考资料,同时添置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预测卷和八套冲刺卷。重点在于选择题部分,今年的考试中确实有几道题目与这些资料中的选题相似。我建议考生们将更多时间投入到选择题上,我自己大约是在十一月底至十二月初才开始专门练习分析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一定要多做题多做模拟,不要因畏难就不去做,我记得当时有同学因为说张宇题难,就没有做8+4,但初试后发现,其实难题更考察的知识应用水平,我开始做张宇的题已经是11月底了,之前没有接触过张宇的任何资料,但是仍不妨碍做题。我做8套大概能有110—140,4套的话分太低了就不说了,嘿嘿,其实也没有多难,主要是运算步骤增加了,很多题目设了不少陷阱,所以,个人觉得,张宇的题还是很有必要做一做的,很能查漏补缺,并没有偏离基础。我一做选择我就感到了满满的套路,挖了很多坑,但只要基础扎实,还是可以拿个不错的分数。做模拟的时候一定要严格定时,而且步骤尽量写完整,如果觉得时间不够,可以挑几套出来定时模拟,要有上考场的那种感觉。我觉得,真题的话2小时内基本要做完,模拟题的话也是,尽量要在2个半小时内做完,这样的话等你真正上考场了压力才不会太大。多做题,多查漏,这点应该可以通用。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不是我所长,也不是我所好,这东西我感觉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需要大量的练习和苦功吧。当然,你要是觉得花好多时间,为提高那么几分划不来,干脆考前就看看作文,阅读之类的也可以。我就是这么干的。别总分上去了,英语被卡了。历年很多这样的人,很是可惜。英语完全靠积累。没有一定的单词量看考研阅读是很痛苦的事情。真题随便选一本就可以,文章能看懂了那些连篇累牍的讲解事实上有些多余(个人意见,求轻喷)。把真题吃透基本上考研英语也就没有什么难的了(友情提示:部分题不一定有规律!今年我做完阅读后发现选项和规律不一致,硬生生的把3个正确答案改错了,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的理解,它并非仅仅是数字和图表的堆砌,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资源配置的科学。理论基础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决策,如消费者如何选,企业如何生产等;宏观经济学则探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问题。
在复习微观经济学时,理解并掌握供求模型、效用理论、成本与利润分析、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以及博弈论等内容至关重要。这些理论不仅需熟记,更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
宏观经济学部分,要重点关注国民收入核算、AD-AS模型、IS-LM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等。尤其是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理解和运用,这是很多试题的考察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尝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例如分析新闻中的经济现象,或者思考生活中的经济决策。定期做题和模拟测试也是提升解题能力的有效方式。阅读经典经济学教材,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等,能帮助你建立扎实的基础。
对数学和统计部分,因是经济学的重要工具,所以不能忽视。熟悉并掌握基本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知识,能够帮助你理解和解决复杂的经济模型。
持续关注经济热点和最新研究动态也很重要,比如凭阅读《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专业媒体,了解经济学家的观点和争论,这样不仅拓宽视野,也能为论述题提供素材。